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欸乃一声山水绿(3)(安徽 徐而缓)

(2010-01-29 00:52:23)
标签:

欸乃

徐而缓

中国

戏剧

文化

分类: 原野牧歌

               欸乃一声山水绿(3)

                              安徽徐而缓

欸乃一声山水绿(3)(安徽 <wbr>徐而缓)                                                        (黄梅戏演员: 袁媛)

                    7)女人的黄梅戏

做一个风花雪月碗,捧一个流水落花杯。

---这句话,我写给唱戏的人,也送给写戏的人。

中国戏剧,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她精致,唯美,亮丽,清纯,透彻,既有生活的经验,又有人生的诗意。唱戏的人,终其一生,都在练功,都在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倒能博个人前风光。而写戏的人,却命中注定,要独守空房。

写戏的,多是男人。如关汉卿、汤显祖、王实甫。

唱戏的,多是女人。黄梅戏里就有“五朵金花”,如:马兰、吴琼、韩再芬、吴亚玲、袁媛。

男人天生就是写戏的料,女人天生就是唱戏的料。男人唱戏的,能唱出个出人头地来,如程长庚,实在是一个奇迹。同时,我们也很少听说过,有哪个女人写出了哪一部成功的大戏。

黄梅戏是女人的戏。

从严凤英,到马兰、吴琼、韩再芬们,她们都是黄梅戏中的佼佼者。从“补褙褡”、“打猪草”这样的民间小戏,到《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郑小姣》这样的多幕大戏,黄梅戏的世界里,已然百花盛开。

为了黄梅戏,严凤英可以忍辱负重,直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为了追求生活中的爱情,“傻女子”马兰可以放下黄梅戏,与余秋雨结婚---她是将生活与戏剧合而为一了。试问当今天下,有几个女子能像马兰这样拿得起又放得下呢?从她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博大精深、如丝如缕的古皖文化魅力。

欸乃一声山水绿(3)(安徽 <wbr>徐而缓)

                                     (黄梅戏演员: 马兰)

为了追求更大的舞台,黄梅戏当家花旦吴琼,在自己黄梅戏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果断地激流勇退,只身闯到北京,发展通俗歌曲表演事业。

为了将黄梅戏发展到极致之美,潜山女人韩再芬先后推出了《女驸马》、《莫愁女》、《杨贵妃》、《孔雀东南飞》、《徽州女人》等一系列优秀作品。为了黄梅戏,她一嫁黄梅30年,误了自己的花期,直到现在也没有将自己嫁出去。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事业。黄梅戏发展史上的这些奇女子,她们追求的究竟是什么?是人前的掌声?是梦里的笑容?是房子车子票子?还是其它的什么?

思来想去,我认为,还是我所说的那个“风花雪月碗、流水落花杯”。

                 8)男人心里都有个林妹妹

男人心里都有个林妹妹。

年轻时,男人心里的那个“林妹妹”,是个瘦女人,是多愁善感的。虽然弱不禁风,却能斯文淡定,才气十足。

她是《红楼梦》里的那个林妹妹,也是川剧《情探》中的那个“林妹妹”---只不过叫法不同,在《情探》里,她叫“焦桂英”:

“自从别后啊,梨花落,杏花开,梦绕长安十二街。

夜间和露立苍苔,到晓来辗转书斋外。

纸儿、笔儿、墨儿、砚儿啊,件件般般都似郎君在,

泪洒空斋,我只落得望穿秋水不见一书来!”

---这时的林妹妹,是神圣的,不关人间烟火,只带一身神仙气。

人到中年,男人心里的那个“林妹妹”,胖了,发福了,她是《红楼梦》里的那个“薛宝钗”,她是(元)王实甫《西厢记》里的那个崔莺莺:

“颠不刺的见了万千,

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

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他那里尽人调戏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拈。

---【元和令】”

到了老年时,男人心里的那个“林妹妹”,又成了农家女子,成了眉户剧《梁秋燕》里的那个“梁秋燕”。此时的“林妹妹”,再也不是那个“不长不短、不肥不瘦、不高不矮、如迎如送”的神仙姐姐,而是一个崇尚自然、崇尚劳动、崇尚身体健康、生活高质量的“东方维纳斯”:

刘二嫂:春风吹来天呀么天气暖,

(合):咱二人寻菜去呀么去田间。

刘二嫂:回头看,!你今日好打扮。

梁秋燕:这平平常常,嫂子你何出此言?

刘二嫂:白羊肚手帕花牡丹,黑油油头发双辫辫,

        绿裤子、粉红衫,桃红袜子实在鲜。

梁秋燕:这是我纺织闹生产,自己劳动自己穿.

刘二嫂:偏扣扣鞋大脚片,有红有白真体面。

能织布,能纺线,能绣花能做饭,

       地里劳动不让他们男子汉。

       千金难买好心眼,见人不笑不言传。

       这娃长得没弹嫌,近来就有点心不安。

       哪个男子有识见,娶上这个媳妇,哼!

       管叫他和和美美能过一百年。

(合):姐妹二人把菜剜,

麦苗一片一片看呀看不完,

绿茸茸遍地接了天。

菜子花儿黄,菜子花儿香,

豌豆叶儿肥,豌豆叶儿胖。

       肥胖胖绿茸茸,黄浪浪浪喷喷香,

再也不怕遭年荒!

这个时候的女人,是最可爱的,你可以与她做点什么呢?呵呵---“无他,待和你剪烛临风,西窗闲话。” 

                 9)女人心里都有个宝哥哥

中国戏剧,讲究的是生活国度里的极致之美。所以,看戏的,不管是年老的,年少的,不仅希望戏台上的男女,能够夫妻恩爱、和和美美,同时,也都希望生活中的自己的一生,能够“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

因此,不唯男人心里都有个林妹妹,女人心里也都有个宝哥哥。女人心里的这个宝哥哥也是在变的。

《牡丹亭》里有三句话:

1、“啊!姐姐,小生哪一处不寻到,你却在这里。”

2、“姐姐,咱一片闲情,爱煞你哩,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

3、“是哪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上西天逢无一言?”

这三句话,实际象征着男人的三个阶段。

第一句话,恰如张爱玲所说的那样,青年男女,情窦初开,向往着爱情的降临,期待着与自己另一半的不期而遇。所不同的是,《牡丹亭》里,只用了16个字,张爱玲的《爱》,用了80个字:“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这个时候的男人,手上有一千朵玫瑰,却不知道自己要送给谁。

这个时候的女人,自己就是一树牡丹,却不知最终将要向谁开。

这个时候的男人,是傻傻的,痴痴的,于世事是无补,于爱情是无知,他们轻飘飘的,自认为是重如泰山,实际上却是轻如鸿毛。他们不仅骨骼没有长成,其它方面也都不成熟。

这个时段里的男人,只能当花瓶,供在女人的梦里。或者,贴在粉面的墙上。

第二阶段的男人,吃着碗里的,盯着锅里的,看着墙上的。他们有那个财力,有那份闲情雅兴,动不动就开个patty,咬咬牙就可以置办一个不动产,而这一切的初衷,不外乎想金屋藏娇,养个情人,包个二奶,过他们的快乐人生。

这个时期的男人,虽然骨骼成熟了,却很容易成为陈世美,冷不丁就被黑脸包公用“狗头铡”给铡了。或者,一不小心就被人骗了,就把自己原本幸福的家庭毁了。

“痴情女子负心汉”。这样的男人、女人,越剧《情探》里就有一对。

越剧《情探》里的焦桂英,是一个“情重如山,怨深似海”的奇女子。与川剧里的死亡方式不同,这一回,焦桂英不是自缢而死,而是赴水而亡。她死后,海神庙外波涛汹涌,就如她身满身的怨气。舞台表演时,她的脸上写满了凄楚、哀戚与幽怨,她的鬼魂跟着判官和鬼卒一起去东京捉拿负心的王魁---此时的王魁,事业有成,招赘在宰相府当了上门女婿。焦桂英的游魂,经漓水、沂水,过青州、淄川,越泰山、黄河,一路上飘飘荡荡,终于找到了宰相府,找到了王魁。找到了王魁,焦桂英也不急于杀死他,因为,毕竟他们之间有过两年的夫妻生活,所以,她对鬼判官才有这样一段唱:

 “啊,判官爷啊!

判官爷休性急且待一回,

非是我身退转心肠忒软,

都只为两年间夫唱妇随。

判官爷许桂英先去试探,

他若还有人性在,

---我情愿收回。”

这段唱,非常真实,没有丰富的阅历,没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作者断然写不出这段词。所以,《牡丹亭》的这段词,实在是作者的心声,寄托着作者的理想情感:

“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其实,这时女人心里的宝哥哥,是很危险的。他们手拿着杀人的宝剑,可以他杀,也可以自杀。面对事业,他们毫不含糊,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时的男人。手握生杀大权,动不动就可以“他杀”、“杀他”。面对爱情,这时的男人,虽然步入了婚姻的神殿,却已有了六年之痛、七年之痒、八年之乱,他们进一步前有大敌,退一步后有追兵,万丈悬崖面前,有些男人断然拔剑自刎---爱情,让他们最终选择了自杀。

男人的第三个阶段,“是哪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上西天逢无一言?”这时女人心里的宝哥哥,阅人无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知道生命的终点就在眼前,知道生命的最终目的,是健康长寿,子孝妻贤。就像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记里所说的那样: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翻译过来,就是:

“女人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人生在世,不管你是前世修了身,今世拜了佛,前院烧过香,后院发过愿,反正,老天爷会派给你一个如意郎君金龟婿、无忧无虑粉脸婆。用《红楼梦》里的话说,叫“不是冤家不聚头”,用《牡丹亭》里的话说,是“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呀,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

                                                      (未完,待续)

                                                             2010年1月29日0:50分,北京双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