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而缓:《人间第一花痴--纳兰性德》

(2009-04-17 19:18:16)
标签:

文化

分类: 垂钓沧江

     《人间第一花痴--纳兰性德》 

                   安徽 徐而缓

 

  我有四个朋友:李白、苏轼、李清照、纳兰性德。尤其喜欢“纳兰性德”,喜欢他的《饮水词》。虽然悲他的生,泣他的不如意二、三事,却总为他的一两句诗、一两句词而拍案。恰似看见了漂亮的女人,总忍不住多瞅几眼。呵呵。

 

纳兰性德(1655-1685),本名成德,为避太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干清门侍卫。他是清大学士明珠的公子,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尤以小令见长,时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着有《通志堂集》、《饮水词》等。

  我所喜欢的纳兰词包括: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还有这首《长相思 》: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词集《饮水词》,取的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典故。男人,能将生命消触于水的,古往今来,做得最好的,要数纳兰了。我很喜欢他的《饮水词》中的《减字木兰花》: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再如一首《临江仙》,让读者直接看到作者、伊人,并马上幻入化境,与纳兰同肉体、共精神: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再有《虞美人》者,应该是纳兰想念亡妻之作,写得不亚于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特别是其中一句“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真是叫人肠断: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纳兰词美在情重、情深、情痴。还是一首《虞美人》(秋夕信步),还是忆亡妻之作,个中感情之细腻,情景之真实,非“曹雪芹”无人能比者。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在《沁园春》的诗前小语中,纳兰性德写道: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这首词是纳兰直接点明写给亡妻的: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生为纳兰妻,死为纳兰鬼--有纳兰的这一片真情、这一支笔,只怕这个女人百世不会翻身了。

  纳兰擅写两小无猜欢情事,如《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还有一首《浣溪沙》,虽不是画,却强似画;虽不是歌,却胜似歌: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栏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

  纳兰写景时,景中含情;纳兰写情时,情中带景。这般意境,不是普通人所能为的。如《相见欢》: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其《清平乐(弹琴峡题壁)》也是这类作品: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再看看这首《临江(寒柳)》,也是个中有少女,不题也风流: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既便是“咏史”这种事,纳兰写来,也是与众不同。其不同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不妨往下看:

             《于中好(咏史)》

    马上吟成促渡江,分明闲气属闺房。生憎久闭金铺暗,花冷回心玉一床。

    添哽咽,足凄凉。谁教生得满身香。只今西海年年月,犹为萧家照断肠。

   读完才知道,作者是在为前朝“萧家”流泪。而其中的“分明闲气属闺房”、“谁教生得满身香”等句,又分明是写儿女闺中事。所以,纳兰性德,应算是一个实实在在、死不悔改的“人间第一花痴”。

   纳兰也有其壮男儿的一面,在《风流子(秋郊射猎)》中,我们可以看到纳兰豪情男人的一面: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

  虽然这种词,纳兰写得不多,但纳兰没有生在战争年代,而是生活在和平年代,所以,其塞上雄风的作品,毕竟只是少数,也就显得应该而必然了。

  有人甚至认为纳兰就是“曹雪芹”。因为,纳兰生活的年月,与曹雪芹相仿,而且,他也在北京西山待过很长一段时间。其《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就是明证: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沈。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映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岁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而在其《清平乐(发汉儿村题壁)》一诗中,更是直接将“红楼”、“五陵公子”之类,一并和盘托出,直教人希望他就是那个写《石头记》(《红楼梦》)的曹雪芹呢!

    参横月落,客绪从谁托。望里家山云漠漠,似有红楼一角。

    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绝塞风烟。输与五陵公子,此时梦绕花前。

  生活中的纳兰,有“贾宝玉”之真率、任性、痴情,且尤过之而无不及。看看他的《虞美人》,就能想到现实中的纳兰,是一个甘心在“女儿国”厮混的人。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

                又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似这般浅吟低唱、这般清丽婉约者,非贾宝玉,能是谁人?是故,徐而缓将纳兰性德奉为“天下第一花痴”,读者诸君,得无信乎?

                    2009417日,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