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道终南山(3)(#)
(2009-02-16 18:31:44)
标签:
旅游 |
分类: 走南闯北 |
(3)转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等到人不转的时候,心还会转的。所以,俗话说:菩萨有脚不走路,铜钱无腿走千家。
我是一个乐于游山玩水的人。2007年1月3日,我们从河南少林寺出发,来到洛阳;然后,从洛阳乘飞机到西安。陕西值得旅游的景点,大致有四:一曰拜访轩辕始祖;二曰欣赏秦俑军阵;三曰观光圣地延安;四曰饱览华山险峻。那一次,我们去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临潼华清池。
2009年1月8日,因为天风法师的缘故,我再次来到西安。
我不喜欢与众相同。人之所奇,我不为奇;人之所宝,我必不尊。反映到旅游上,尤其如此:人人都喜欢去的地方,我偏懒得去。因为,去的人一多,观景就不成其为观景,就成了观人: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钱,跑那么远的路,吃那么多的苦,劳那么多的力,到一个地方去看许多人的脑袋、脚后跟呢?我徐而缓为什么不另类一点,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偏僻之地,去享受只属于自己、只属于我们几个人的良辰美景、清新空气、山珍海味呢?我不喜欢扎堆,也不愿意扎堆,我所能做到的,是先看一、两天地图,选择好路线和地点,然后,背起行囊,出发。
在中国的名山大川里,数得上名的,有黄山——因为,黄山归来不看岳;有五岳——因为,五岳归来不看山;有青城山、峨眉山、九华山、五台山,武当山、武夷山、天柱山、龙虎山,还有四姑娘山、贡嘎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等等等。数过来、数过去,您肯定数不到“终南山”头上。因为,即便是在西安市,一旦问起“终南山怎么走?”许多人都回答不上来——虽然,从西安市出发,到终南山才不过50公里的路程。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终南山,而今,几乎成了一座无人问津的山,一座门可罗雀的山。这又是为什么呢?
2009年1月10日,我开始一访终南山。
那一天,阳光普照,但山上山下两重天:下午,西安城里温度为摄氏零下3度;晚上,等我们抵达终南山净业寺的时候,山上的温度为摄氏零下10度。
进山的公路像一付猪大肠:弯弯曲曲,曲曲弯弯。走不了200米,柏油路上就会出现一段裸路:一颗颗拳头大的石头,露出上半身,按四方形、规规矩矩地铺陈在路基上,成了路基上的“固定防滑链”。
在山路上行走,这些防滑措施是必不可少的。细节决定成败,历史上,有多少山区公路,因为没有科学的防滑、防冰、防水、防雪的措施,而车毁人亡?这个数字,我说不上来;就是能说,我也不说,因为,我一说出来,肯定要把你吓死!我敢说:没有人知道那个数字――那是一个黑色的数字,像一个黑寡妇。
小时候,我很喜欢朗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因为,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具有中国国画特有的美感。这是一种难得一见的、动态的美。在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FLASH动漫的古代,这种动态的美,是人工营造不出来的。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飞流直下三千尺”,给一代代中国文人送去盛夏凉爽的水雾与轻霾。
文似看山不喜平。所以,中国文人特别讲究、也很擅于营造意境。瞧,那么高的山上,突然掉下来一挂白练似的瀑布,既有颜色,又有声音,还是运动的,多么质感,多么美!但这种美到了终南山,就成了另外一种美:白练还是那个白练,飞流还是那个飞流,还是那个“直下三千尺”,不同的是,这儿的“三千尺”不是运动的,而是静止的,它结成了冰。虽然结成了冰,但它并没有死,还是活着的,还在喘着气,依然保持着奔腾的姿态、飞流的架式,像是被功夫片里的武林高手点了穴。它静静地悬挂在那里,等着风吹,等着光照,等着春姑娘来替自己梳理、开化这一绺白发。可是,春姑娘在哪里呢?春姑娘还在太平洋群岛上空游荡,离终南山还很遥远,她那把神奇的大梳子,一时半会儿还伸不到这边,她还无法替终南山的瀑布解开哑穴。这个冬天,以及明年早春,这儿的瀑布还只能保持着这种静止着流动、凝固着跳跃的姿式,陪我们照相,看我们欢歌,它们只能一声不响、一动不动,静静地等待着那个春暖花开、冰雪消融的日子。
因为,现在,是它的无声期;因为,声音,还冻结在它的肚子里。
风景中的人儿在互吻,而这挂风中的冰瀑,正是终南山伸出的舌头啊!这山,这水,不正是天地间一对永生的恋人么?它们日日夜夜厮守在一起、亲吻在一起。因为天冷,这会儿,它们的舌头,冻在了那里……如此而已!
按照唐·祖咏的说法,终南山是很高的: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终南望馀雪》)
——连积雪都浮在云上面,你敢说终南山不高?
根据我的实地考察,终南山确实很高。不仅高,而且还很险。它的险,体现在山涧的大起大落上,体现在山与山的跨度上。其它的山,山与山的间距很近,而终南山的山与山之间,跨度很大。它们不像亲兄弟挨得那么近,而像敌人,隔得很远。这种“远”,突出了“险”的气势,突出了“险”的魅力。所以我认为:其它的山像慈母,终南山更像一个严肃的父亲。
终南山的冰瀑不只“虎跳峡”这一挂。沿着公路进山,经过观音禅寺,不到两分钟车程,一挂白白的冰瀑,再次映入我们的眼帘。我让司机把车子停下来。下车回望,但只见太阳初起,群峰环绕,山风微微,薄雾凫凫,历史上,那些奔腾不息的流水,流到这个时间、空间的时候,被冰封住了,定格在了那里,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终南山是一座道教名山。
据北岳恒山王继光先生介绍,“道教”讲究的是“贯柔、谦下、见微、包容”8个字。王先生用三十余年的时间研究《易经》,能得出这种见解,实属难得。可供大家参考。
“五岳寻仙不嫌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这是李白的名句。我虽不是李太白,但是,上恒山,登泰山,访峨眉,问青城,游太湖,涉东海……经过一番历练,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在我看来,中国道教讲究的大概有6个词,即:
“有德”、“善人”、“抱一”、“守真”、“无为”、“长寿”。
胸中常有这6个词,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抵达大男大女的高度,才有可能真正具有超乎寻常的视力,才有可能做到“治大国,若烹小鲜”。
我把我的这种总结,戏称为“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