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莲(4)-3

(2007-01-08 18:39:46)

中国有十二花神,荷花被誉为“六月花神”。

每年的农历6月24日是荷花之神的生日。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三五成群来看荷花。可是,那些看荷的,又被荷所看的,又有几人晓得——这一天是荷花的生日呢?!

会看荷花的,天天都是荷花的生日;不会看荷花的,天天都不是荷花的生日。荷花,就这样开或不开地生长在你我之间。

全国各地,都有与荷花有关的景点。

江西庐山北麓的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东晋时南方佛教的中心道场。这儿最著名的景点有“荔枝塔”(是净土宗始祖慧远的墓塔)、五百罗汉堂、三笑堂、藏经阁等。

那一年,我游历东林寺,看到放生池里放养着无数的红鲤鱼、黑乌龟。而放生池的一角,正盛开着一朵睡莲——唯一的睡莲。

荷花盛开是丰收的预兆,也是夏天一道独特的美景。而开在东林寺的这朵孤独的荷花,它让我看到了理想,看到了希望:它像一把朝天的宝剑,直指人心,帮助你我,顿悟成佛。

慧远(334~416年)就是这样的一枝荷花。

他主持东林寺30余年,集聚沙门上千人,罗致中外学问僧123人,结白莲社,译佛经、著教义、“影不出山”,一心修行,终成佛门净土宗的始祖。

东林寺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

唐天宝元年(742年),鉴真在扬州大明寺为众讲律,日本僧荣睿和普照祈请东渡传戒。鉴真接受邀请,六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取得成功。鉴真第五次东渡时在唐代天宝七年(748年)春,从扬州出发,经过无数险阻,竟被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东行经万安州(今万宁),渡海至雷州。经广西藤州、梧州至桂州(桂林)。是时双目失明。天宝九年,经大庚至江西虔州、吉州,北行至江州(今九江市)。途经东林寺,在东林寺停留,与东林寺僧人智恩志同道合,最后一次东渡时智恩共行,将东林寺教义传入日本。

此后,佛教在日本盛行。直至今日,日本人还和中国人一样,把“莲”与“死亡”连在一起。他们把半枯的莲叶和莲蓬,新开的莲叶和莲花,以及未开的莲叶和莲苞,分别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

说到日本,我想到一则过去的“新闻”——“3粒莲子”的新闻:1951年,有人在日本东京附近的一个泥炭沼中找到了3粒距今2000多年的莲子。不可思议的是,其中的一粒,经过培植,竟然发芽、开花、结果!

应该说,莲子的生存能力之强,超乎我们的想象。

而今,这粒莲子的后代,依然摇曳于你、我的想象之外,美丽于你我生命的长河之中。

我有一位出家的朋友,号天风法师。听了这则“新闻”,他作如是观:

“佛也是人,人人也是佛。只因执著妄想,沉缅声色,迷失自我,如同淤泥。但自性如古莲子,千年之后,仍旧生叶开花,香馥如故。无量佛如莲,无边佛法如莲,人亦当如莲。倘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吃饭穿衣,喝茶洗钵,则安详自如,步步生莲。”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交友之乐,有见如是。

 

在安徽桐城,我看到了2枝莲花。

虽然只有2枝,却是古往今来,不可多得的2枝荷花。

当年,张瑛、张廷玉父子在桐城修建了一座“双溪草堂”。草堂建在水中央,水中种了、也只种了2株莲花。为此,张氏父子写了一副对联——这也许是清代文人写莲花最好的对联了:

“白藕入泥,斜插玉簪通地理;”

红莲出水,倒悬朱笔点天文。”

康熙皇帝见了这副对联,很是激动,兴之所致,也题联一副,曰:

“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

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

张氏父子在朝庭先后为相50年多年而不倒,这与他们“爱莲”、清高的品性,不无关系;与他们所遇到的明主,关系也颇大啊。

在山东济南大明湖,我看到了数不胜数、一望无际的荷花。每年的六、七月间,大明湖都是荷花的世界。

当年,意大利大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济南,认为这儿的“园林美丽,堪阅心目;山色湖光,应接不暇”。

不到济南,不到大明湖,你无法理解刘凤浩(清朝诗人)笔下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美。

这种美景,不只江南有,北方也有。

在北京,我看到了荷花,满眼的、开在我们想象之外的、真实的荷花。

这种荷花,不只我看过,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也看过。当年,乾隆皇帝在熙春园举行寿宴,就至少到过荷花池17次,并题诗9首。

近春园原是清朝咸丰皇帝的旧居,其前身是康熙时“熙春园”的中心地带。据清人吴振棫《养吉斋丛录》记载,园中有“‘松簧管’、‘德生轩’、‘对云楼’、‘藻德居’、‘竹凈室’诸榜额,有康熙御书者”。当年的近春园,夏日花开,荷香袅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的所有房屋,亦被烧成灰烬。

1927年仲夏的一个夜晚,朱自清先生夜不成寐,信步来到近春园,著名的《荷塘月色》就这样诞生了。

而今的近春园,水域宽阔,满种荷花。用朱自清的话说,这儿是一片清幽之地:“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所不同的是,昔日只属于皇帝的荷花姑娘,而今已经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朱自清,属于酷爱大自然的每一个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