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要谈东亚

(2012-04-23 11:08:55)
标签:

孙歌

东亚

文化

分类: 随感录


         孙歌老师的讲座总是那么让人愉快,即使在23度让人恹恹的午后。

         这次的题目来自她的新书《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那书的副题是“状况中的政治与历史”。不好意思,这书我还没看。但我大致能了解该著的旨趣,听了讲座后,就更清晰了些。

         “为什么要谈东亚”包含着多层意思,比如“什么是东亚”、“哪些人说过东亚,他们的东亚何指”、“东亚能怎么谈”,还有“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谈东亚”。

都是大问题。不打算在这儿吃力不讨好地转述内容。年轻时候听讲座,吭哧吭哧猛记笔记,潜意识时觉得记下来的,才是自己的。其实记完就基本忘光,记忆里存留的,还是那银瓶乍破的一两句警言,或某个天听自我民听的提问。

         这场讲座我印象最深的,是孙歌老师谈到研究东亚的方法,“要在状况中研究,在结构中研究”。比如,中江兆民说了一句话,不能只这么说,要同时写明,这句话是在什么语境下说的,在当时引起了何种反响,或没有引起什么反响。

         我一向痛恨所谓思想史,全是在讨论“高端言论”,似乎某人(比如章太炎梁启超)说了一句话,就足以说明某种“近代思潮”,到底这句话是否触动社会的精神生活,有没有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中国的精神面相,或者干脆就是说了白说——以今例古,后一种的可能性非常大。

巨人们说了白说,当然也不甘心,会反复跟弟子讲,也会编入文集。他们影响大,弟子众多,这些话也就流传了下来,甚至也可以通过讲学刻书,二次传播。但这些,仍然不能证明这些话,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有何种意义的改变。

因此,“状况中的研究”就非常的重要,借助这种研究,才能看清我们现在的想法、思潮乃至教育,何所从来。比如我向孙歌老师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内地与香港的矛盾,与东亚各国间矛盾,有什么同构之处?

她的回答很简单:中国大陆人民被视为蝗虫,数目众多,活力十足,侵占各类“先进人口”的资源。这种认知,就是一种同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专访蔡元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