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之盛——“回眸2010”之三
标签:
迷信方舟子李一张悟本宗教科学文化 |
分类: 晒文章 |
这一年,走过了十年打假路的方舟子亮相频频,他和他的同道者,高举“科学”与“真相”的大旗,一次次将祛魅的锋刃刺向各类偶像,李一、张悟本、肖传国、唐骏、禹晋永、汪晖……方舟子的打假对象不再限于科学界,他成了文武昆乱不挡的全能警察。
鲁迅有句名言:“伪士当去,迷信可存。”方舟子反对的,几乎是一切层面上的“伪士”,学术抄袭,经历造假,伪科学,神道设教……被他刺中的偶像们,有些轰然倒塌,有些摇摇欲坠,有些安然无恙。方舟子自己,收获了一把飞锤,几道伤痕。有人将他视作斗士,有人把他看做乱源。
很多人提到方舟子的“狂热”与“偏执”,其实,方舟子何尝不是某种迷信的信徒?在方舟子的身上,有时很难分清是科学精神,还是科学主义。不过,他怀着他的偏执与狂热,成为这个充满迷信与狂热的国度,最大的一只夜枭。
中国社会爱迷信,迷信养生,迷信神秘,迷信励志,迷信权威。当“迷信”自守于其自在的领域,它未尝不是信徒的镇痛药与兴奋剂,承担着世俗社会的粘合与宣泄功能。但迷信的施受双方一旦膨胀,一旦越界,它就会变成对旁人的某种压迫与干扰,甚或与强权与私欲四手联弹,完成对民众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双重宰制。
国家形象、传统文化、社会精英、原创思想、科学精神、环保低碳、草根权利……这些美好的字眼,都容易变作各类迷信华丽的外袍。这些外袍,在这个社会,总能找到适合它们的衣架,适合它们的展台。民众需要信仰,它们提供信仰。当然,每一座偶像,都是另一架标靶,丰富而混乱的转型社会,一排排的都是祭坛与花圈。
请原谅我选用了这种文艺而飘忽的描述方式,因为我的笔力无法穷尽生活中层出不穷的偶像崇拜。张悟本李一神马的,都是浮云,他们源自本土的强大迷信传统,必将薪尽火传,普通人听其言而信其行,聪明人听其言而利其行。利益各方环环勾连,一个丧失了规矩,又未建立起规则的社会,宗教或学术或传统,也不过是扮演着古老而新鲜的角色:求仁得仁,心诚则灵,你说是三聚氰胺,我说是止痛灵丹。有它们的世俗化功能,就有它们的世俗化生存。
他们相信民主宪政,他们相信大国崛起,他们相信公民社会,他们相信话语权力。又是鲁迅,他说:你把黄金世界许给他们的子孙,又把什么许给他们自己呢?给他们世博,让他们在烈日下排好几小时的队;给他们亚运,让他们私车限行,狂挤免费的地铁与公车;给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盛会,给他们一个又一个的盛世,让他们忘掉房价高企,让他们忘掉股市低迷,让他们忘掉CPI疯涨,让他们忘掉幼儿园的血迹。
有信才能有忘,迷信之盛,或许这是一个主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