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好——《我是植物人》
标签:
影评我是植物人娱乐 |
分类: 游目编 |
天气已经凉了,但影厅里闷热。是不是因为天气凉,影厅就关闭了空调?
几乎每个人都在脱去外套,都在擦汗——这种久违了的录像厅感觉。还好,没有一个人不耐烦地站起来,骂骂咧咧地走出去。
据说很多人看了《我是植物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也能公映?不瞒你说,我的反应也差不多。看来受虐太久,已经习惯了。
现实的题材,行业的黑幕,流畅的叙事,不丑的演技……这大概已经构成观影的理由。当然对于黑幕这东西,寄望不能太高,“暗夜骑士2010”说:“有触及中国现实的黑暗,但没有深入到黑暗的根源,不过能踏出这一步,还是要支持一下的。我国的医药业,房地产业,彩票业,每个行业都可以拍出这样一部影片来。但就是没人敢触及这些题材。”
其实,做到触及黑暗并不难,能否公映要看环境与运气。如何去讲述,始终是一部电影成败的关键。
中国电影总是想做到太多。拢共100分钟,你又要讲家国大义,又要讲兄弟情谊,还有浓情蜜意,还有家庭伦理,还要动作场面,插科打诨,希望能做到老少咸宜,通吃观众,大哥,压力太大了吧?在您之前,只有晚清五四的启蒙工作者才敢发此狂想。
《我是植物人》好在简单,开头洒出一些碎片,小悬疑,好象要往文艺片或伦理片方向滑动,一转身,前面的碎片都拢成了一个故事。故事发展到后面,还有犹豫、感悟、决断啥的。
看前,编剧兼制片人谢晓东对我说:其实这是一部商业片,我是按好莱坞的方式写的。
看完,承认,这是按好莱坞的结构走的戏,包括前后的呼应,抖的那包袱。
可惜的是,拍法不够好莱坞。
比如,影像可以再锐利一些,快一些,你是一个看似生活流,实则环环相扣的故事,就没必要讲成生活流啦。以快打慢,方显其慢,以慢讲慢,就太慢了。
还是没摆脱大陆文艺范儿,伫立或独行,音乐响起,空镜头插播。真没必要,我们也失意过潦倒过彷徨过,没见有人拿着DV拍俩大音箱一旁伴奏吧?这些文艺范儿让观众出戏,也没什么叙事效果。
与其低估观众智商,不如挑战一下他们?《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就有此毛病,你让李冰冰晚一点暴露不是会好看些悬疑些吗?难道内地观众真的被电视剧培养得只能看线性叙事了吗?具体到《我是植物人》,直接用林俐抱着箱子在路边等出租车开场,不是更抓人更CRASH吗?后面的包袱不是能抖得更响吗?
还有片名,《我是植物人》是里面的一个戏眼,但用作片名,传达效果委实不佳。如果非走朴实道路,叫《植物人》都好些,我以为。
挑了一堆错,说明我对这片子还是基本满意的,因为它简单,它在一条道儿上走到了黑,但是,还可以再黑,至少,让看者觉得更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