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城记》:装得不好的13
(2009-03-06 19:35:17)
标签:
娱乐 |
分类: 游目编 |
什么叫贾樟柯的BIG FAN?就是会在《二十四城记》上画的第一天,去双井UME看第一场。
我们三个人,还有两个学生模样的男孩。一共五个观众。
出来后,在厕所听见两个学生对话:
“什么呀,我再也不看贾樟柯的片子了!”
“还好吧……纪录片风格……”
“全是戛纳的范儿!……比《小武》差远了!”
“那些访谈……对象都是演员吧?”
“不是,四个是演员,四个是真人……”
回家后,在《北京青年报》上看到报道,唯一的男演员陈建斌说,一开始不想演,为什么?“从技术的角度,表演没有任何问题,情绪的表达、肢体动作都没问题,但是我们和真实的工人放在一个影片里,以同样的方式处理,我觉得我是绝对‘演’不过工人的。”
陈建斌到底是中戏的研究生,水平是要高一些。和侯孝贤一样善于使用业余演员的贾樟柯,这次为啥要用四个专业演员来“冒充”三线工人?他们夹杂在真实的工人之中,让我觉得不太舒服。善意地推断(也就是不从市场角度考量),也许是有长篇的叙事,业余演员把握不住,几位真工人的叙述,都很零散且干巴。
贾和翟永明共同编剧,于是出现了L说的“山西文青加成都文青的混合气质”,贾本来就是偏柔性的作者,再加翟永明,不能说细节与镜头语言没有韵味,但缺乏《铁西区》那种粗糙的力量。
中国的三线迁移与工业改造,是个绝好的题材,但也很容易拍得流俗的题材。把镜头放在拆迁的节点,是一种取巧的方式,但已经用滥了。我倒希望能拍出大陆的《牯岭街》。至不济,也该像《背鸭子的男孩》。
我是一个喜欢装13的人,但装13也要装得有智慧含量才好。这部片子记录了好些真实的面孔,我喜欢,但他们没有汇聚成一个整体。贾从《三峡好人》再往前走了一步,效果更糟。
他正在挥霍才华与信任,听说今年要结婚,希望婚后变个样,像蔡可。
最后赞一下陈冲的表演,真棒,比舒淇要性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