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斯卡直播的同时

(2009-02-23 10:58:22)
标签:

娱乐

分类: 游目编

我貌似是一个赶潮流的人,一听说奥斯卡颁奖在即,连着几个晚上都在看提名影片——关键是,如果不以此为借口赶看,等好莱坞颁完奖,我就会把这些影片置诸高阁——去年就是这样,到现在也没看《女王》、《无间风云》和《最后独裁者》。

主要提名片中,《午夜巴塞罗那》、《摔跤手》还没看,《米尔克》一直没下完。说说看过的:

《革命之路》——让我想起《立春》,L说“是扎向三十岁上下、对周遭环境不满又无力挣脱的男女的一把尖刀”。十年后,《泰坦尼克》的两位主演确实都成熟了,这两个我不喜欢的演员,还算奉献了一出看得过去的戏,只是太用力了些,生活的无力感呈现不足,温斯莱特的表演尤其像舞台剧,夸张,形式化。

《本杰明·巴顿》(《返老还童》——毕彼特也是我不喜欢的演员。这部冗长的片子结构上非常像《阿甘正传》:一段以人命名的故事,一个异于常人的怪物,一段青梅竹马并伴随终生的恋情,怪异而温情的家庭结构,连剩下一个女儿担任父母故事的倾听者都如出一辙。当然,这次是男主角先死。可是,总体上,《巴顿》比《阿甘正传》差得远,按我的判断,这片子只能拿艺术指导、最佳化妆之类的小奖。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它横扫金球奖等颁奖礼之前,我就已经误打误撞地看过了。最初差点放弃,因为介绍里说“一个男孩为了爱情参加电视台知识竞赛”,奥买尬,这是多么滥俗的套路!幸亏介绍里提到了“孟买的街头风情”。确实是好片子,让我想起了《天使之城》,我不知道它有没有丑化或简单化印度的贫民窟,但根据中国社会的底层状况来看,影片描写比较让人信服,镜头语言也很棒(它刚刚获了最佳摄影奖),没有大牌,但表演真实可信,所以我也从众地猜测它会拿大奖。

《朗读者》——据说温斯莱特正在凭此片走向她的第一座奥斯卡小金人,可是我还是要说,我不认为她的表现有多么深刻,大部分时候是中国电视剧式的“表演基本靠吼”,晚年的平静演出要好一些。《朗读者》的题材或许比较吃亏,在人性挖掘方面,很难胜过《辛德勒的名单》或《钢琴师》吧,相较之下,《革命之路》(为什么不直译为《革命路》?)的主题要更新颖一些,那是一种“无事的悲剧”。跟《教室别恋》、《钢琴教师》(耶利内克那个)相比,《朗读者》的节奏太快,故事太漫长,而且,结局太温情,不够果断。

《蝙蝠侠前传:暗夜骑士》——没什么好说的,希斯·莱杰的表演很棒,大反派角色也容易讨巧。

《福斯特对话尼克松》——影片的题材很重,编剧很厉害地把它浓缩成了一场访谈,我想这是一部“美国”影片,是因为尼克松的遭遇在东方没有共鸣——毛和英吉拉·甘地都说“几卷录音带算个屁”。影片更多地也许是对媒体的嘲讽?那可更没有共鸣了。片子拍得很干净,但仍然有过分煽情的嫌疑。

《杀手没有假期》——我真的是不喜欢温情的观影者,虽然这部片是我几日观影经历中最喜欢的,但如果杀手肯不要那么温情脉脉地维护雷蒙,也许会更好一些——肯太无私了,唯一比较扯的是爱上自己的同性老板。但我很喜欢几个主演的表演:肯、雷蒙、哈里。还有布鲁日的风光,哈哈,推荐各位看这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