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本报三次出版的感言
(2009-01-11 21:48:54)
标签:
文化 |
分类: 奇文共赏 |
史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一月,七部委联手关掉了九十多个网站,其中包括我很喜欢的一个,有老罗、连岳、钱烈宪,有很多八卦与知识的那个。
本报三次出版的感言(翼仲)
(中华民国二年十一月一日)
本报第一次复活,出了二十二天报,又作了短命鬼儿,于七月二十七夜里,十二点钟,奉到警察厅的处分令,派来一位警员,很是文明,说报纸停一次版,长一次价值,取出公事,知照了同人。本主任已经酣睡,也没有唤我起来。有四名巡士,在门外看守了两天,打听了打听,说是怕我到厅上去理论,大约因为丙午救*堂的故事,怕我再去争闹罢。那件事情,出于一时气愤,我们也有不对的地方,如今虽然退化,血气可是平和多了,再不会那样傻干。
公事上说,七月二十六日报上,附件栏内,登载了汪精卫的宣言书,他那书上,语多狂悖,该报意存煽惑,有碍时机,饬令停版等语。我们就守定法律,遵照办理。二十八日的报,已经印妥,不再发行。二十二天的报价,损失之多,更不在话下,其实登汪精卫宣言书的报,不止本报一家,别家报上登载,不算违背戒严令,本报登载,为什么就要停版呢?这个缘故,却不在那件书上了,因为本报加的按语,政府一注意,这才罚本报停版,可也是防患未然的意思,本社不敢不服从。
报纸停版,原是常有的事,在从前专制时代,我们已是曾经沧海,毫不为怪的了。初次复活头一天,早就料到如此,不过论到国势民情,不由得笔尖儿就发热,自己也管不了自己,若是怕停版,专专拍马屁,一句话不敢说,那还要报纸何用?就是受恭维的人,也未必爱听那些肉麻话,还许招他的恶心呢。但只一宗,报纸说话,也是因时立论,赶上了捣乱的时候,说出来的话,难免就要伤时,如今战事既平,军事时机已过,所以本社在警厅递了呈子,要求继续出版,不料竟蒙批准,可见戒严令取缔报纸,并不是专对报馆为难。
二次停版之先,就发现出许多怪状,有用十分激烈的信函,寄来试探的,有本不相识,无端来访,用言语挑拨的,还有自称被嫌,急于逃命,来信商借路费,诳骗证据的,种种手段,煞费苦心,用意所在,也算是侦探学的进步,这也不能怪人家,各负各的责任,本当如此,不过我彭翼仲经过丙午一案,已把世态看明,如今人心道德,丧失已尽,生计又如此艰难,更不容易挽救,嘴里说好话,脚底下使绊子,实在是防不胜防,可是那种伎俩,令人一望而知,所以才没有上那种当,嗳,幸而免。
本报为社会自然机关,主持人道,乃是天理人情,兵力所到,人民遭殃,那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污点,不必深讳,既替人民说话,总得合乎人情,断没有幸灾乐祸的道理。前次几篇演说,立论仿佛是偏激,居心敢说是无他,如今战事虽平,捣乱的人,远走高飞,逍遥事外,遭殃的老百姓,又到那里去诉苦呢?本报当日的主持,就怕好百姓遭殃,所以才发出那些言论,但是那说一面话的人,可就因此造出谣言来啦。趁着本报停版,没有辨白的能力,您听听罢,无凭无据,硬说本报作了乱党机关,可怜人民没程度,道德心未曾长出来,本主任自恨德薄,不足感化社会,所以才招出了这些魔障。论到事理,打算救人的人,也该当照顾点儿自己,才不至一同落井,本报缺欠回护手段,迷信共和约法,所以才犯了戒严令,停版还算末节,不料反受些冤枉气,只好说是辱由自取罢。好在处分令上标明,说是有碍时机,既是时机,绝不能旷日持久,现在战事既平,时机已过,本报所受的处分,自然也就消化,因此呈请照常出版,并不是甚么非分的要求,若一定等着解严再出版,戒严关乎军事,何等重大,那们一拘泥,颁布戒严,倒仿佛是专为对付报馆,岂不把大总统的特权,反看成一个很小的范围?那是断断乎不可,因此不待解严,本报就有三次出版的组织,诸位要记定,这才是第三次出版,日后如何,还是不敢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