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随感录 |
又是一个情人节,又是浪漫泛滥全球的一天。
情人节越来越招人厌烦,因为它号召人们用如此公开与定制的形式来表达如此私密的情感。这种厌烦在有同事对我说“你一定要给夫人买束花”时达到了顶点。端午节不吃粽子,元宵节不呷汤圆,圣诞节不戴帽子,没人非掐着我脖子逼宫。情人节不送玫瑰,社会似乎就默许我老婆冲我大叫大嚷(幸好她没这么做),不仅如此,连两姓旁人也敢开口闭口批评我“不懂浪漫”。
这么大的压力,弄得2月14日好象是全球男士的还债日。
看新闻,有一位男士在情人节前同时买了四枚钻戒。我猜这四枚钻戒是同一款式的,而该男士在赶摊送钻戒时,说的话也一定大同小异——如果他有心思准备四份不同的讲稿,也就不会在同一店铺买四份情人节礼物了。每一位受者,想必都会从内心赞叹面前这个男人的浪漫,而实质上,她们收到的是一份以浪漫包装的情感拷贝。
另一篇新闻,是台湾的作家平路与清华的杨先生杨太太掐上了架。无聊的笔墨官司。不过,平路有句话说对了一半。她说浪漫“是需要坚贞勇气与叛逆精神的精诚所致”,坚贞勇气是胡说,水性杨花有时也是浪漫,叛逆精神倒是对的,浪漫理应是对日常生活与共同规则的颠覆。杨先生翁女士的婚事,为啥众多祝福一概将之命名曰“浪漫”,而平路又那么激动地将之摒除在浪漫之外?如果承认浪漫以颠覆定式为前提,那我的结论是,两者都有道理。
有一条公认的规则是“门齐户对年貌相当”,这是千百年沉淀下来的婚恋定式。那么,为什么打破这条定式的杨翁恋,仍然被质疑与浪漫无关?因为还存在一条婚恋的潜规则:更多的金钱与更高的地位,从来都是老男人追求年轻女性的不二法门。平路说这是“儒家传统”,我看天下都一样。既然杨翁恋是破定式又随定式,那它就是既浪漫又不浪漫,大家不妨见仁见智,各取所需。
浪漫就是颠覆定式。《泰坦尼克号》是对这个原则最直白通俗的演绎,居然就赢得全世界的眼泪,可见浪漫是多么稀少。可是一到2月14日,浪漫就得满坑满谷洪水猛兽,这是一个合理的安排吗?
会下围棋的人都知道,所谓定式,是让子力发挥最大效率的固定走法。它的最大好处,就是省事。你只要选择了一种定式,二三十步内基本不用思考。浪漫本当是对定式的破坏,可是凡事就怕从众,一从众,破坏也成了定式。所以,在一个懒人充斥而又人人趋俗的时代,浪漫不需要别出心裁,需要的是按部就班,等因奉此。那几天互联网搜索榜的第一名是“情人节怎么过”,足以说明,既然被迫要在一个共同的节日表达情意,我们是多么需要一份定式指南。
除了借助定式实践浪漫之外,现代人用来精神自慰的另一种形式,是对浪漫的观看与想像。电影号称梦工场,就因为那是“浪漫”的最大供应商。看着俊男美女出生入死,激动一把痛哭一回,似乎自己也就浪漫起来了。这种干法,本质是精神上的挠痒痒。挠痒痒舒服,猫三狗四都知道,这样一种动物性本能反应,就不必套上“浪漫”这么大的名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