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书尚可买 |
下午收到黑龙江的一个包裹,高兴得很。
时间回到11月27日!
那天周六,已经怪冷的,有个日本MM约我们到潘家园见面。结果她还迟到,不仅迟到,还约我们到门口接她,打断了我挑书的兴致。
不仅打断我挑书的兴致,一来还挑走了一本《上海租界史稿》——当时我在翻一本《北京史志》,结果被她捷足先登。
看着日本人跟摊主讲价,恨不得跟她竞价。不过,俺是有中国传统美德的,知道君子不夺他人之所好,所以只好在一边忍气吞声。关键是那本书品相太好。
凌安慰我说:没关系,好心有好报。
转过来,凌突然迈了一个箭步。这是有发现的征兆。
三厚册,精装蓝皮,素净得很,书脊印着《小说大观》四个字。
不会吧,我想。没听说过它影印了呀……
正是。包天笑主编,1915年发刊,1921年终刊,上海书店1990年影印。不过,摊上的只有三、四、五。
看到残本,反而高兴。一般摊主不会对残本喊出大价钱。
可是摊主吃饭去了,旁边的人不敢定价。只好在寒风中苦候。
小声商量出价的底线,凌说,50元一本就行,再贵也能考虑。
摊主来了。
不能直接问价,程序是这样:
“这个,就这三册?”
“嗯。”
“不全呀,唉……又是缺前两册……很难配哦……多少钱?”
摊主傲然而立,视我的忽悠如无物,大声道:“十元一本!”
价格真是硬道理呀,我内心已经感动得涕泪交零。凌已经要扑过去抓书了。
我冷静地揪住了她。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三本二十五,好吧?”
“行啊。”摊主真是个爽快人。
这一笔交易被我们当作了“好心有好报”的证据。
有了后三册,当然想配齐。不过根据我的经验,这多半是个不可能的任务。我买过一册《浙江潮》影印本,一共就两册呀,三年过去还是形单影只地蹲在书架上。
接下来的两个周末,风更大,天更冷,我们还是冒寒冲锋,往潘家园跑,内心的隐秘冲动,就是配齐这一套《小说大观》。
无巧是不能成书的。你可能想象,当凌在网上搜到黑龙江一个新的旧书店在卖《小说大观》影印本前两册时,其欣喜为何如!
新手并不菜,残本居然也开110元。在网上讨价还价数个回合,以90元成交。立马汇款。
今天终于收到了包裹。五册书会合在客厅的书架上,几乎占了半架。蓝皮黄字在日光灯下的闪耀,诉说一个不老的传说。
中国人迷信大团圆结局,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