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转瞬之间”逆转形式,将北电无线产品线收入囊中,此役对诺西横刀夺爱,爱立信其意决绝。作为一家具有产业标杆意义的领导型厂商,爱立信此举也意味着他接下来将全力以赴“决战”北美市场。作为一个业界老大,北美市场的相对弱势这是爱立信不能接受的一个现实。作为一向以抢大单为主的爱立信,这块市场也符合它对成本控制和利润率的要求。另外,以笔者看来,爱立信携LTE在北美市场上的进一步做强,将很有可能给华为带来进入北美市场的转机。
在产品线分布上,爱立信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个“一根筋”式的人物。它是电信设备领域的绝对领先者,在技术研发、销售收入、产业前瞻性甚至他雍容大气的企业文化,都广为通信业界所推崇,但这一地位的取得并不是靠在市场上集团军式地炮火覆盖获取的,事实上,与其他厂商相比,他的产品线相对“单薄”,执着深耕WCDMA,原来的CDMA浅尝辄止,对于在市场上掀起更大波澜的WiMAX,爱立信似乎从一开始就没做过多考虑,至于TD,则是近期所为,其营收相对于他的总盘子的比例很小。爱立信所做的就是将WCDMA这条线做得通透无比。
也正是这一根筋的形态,也让爱立信必须保证每一单生意的利润率,这一点不比其他厂商可以通过多条产品线来平衡某一单生意的盈亏。这也造就了爱立信非大单不取的市场态度,而北美市场一方面是其介入深度不够,另外则是很符合这一战略理念。
爱立信在北美已经开了一个好头,近期在Sprint和Verizon那里都大有斩获,现在它需要一个更大筹码来夯实已有成果,北电无线产品线的适时挂牌出售,给了它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理所当然地需要爱立信以一种当仁不让的态度获取这个筹码。从当初诺西报价6.5亿美金,到后来爱立信洒出11.3亿美金,相信二者在这里面已经有过几个回合的价格较量,诺西方面的言论应该能折射出竞争的激烈,诺基亚西门子通信首席市场运营官 Bosco Novak就说:“我们针对收购北电资产提出的最终价格非常合理,并没有不惜一切代价地参与这一流程。”“不惜一切代价”,这应该是爱立信的真情流露。
CDMA是北电迄今为止唯一盈利的一块无线业务,获得北电的CDMA可以增加爱立信的销售额,因为CDMA在北美市场还有很大的惯性,短期内还会有较大的营收产生。CDG和CTIA出具的数据,截止到今年4月1日, 全美的移动用户是2.7亿, CDMA用户是1.536, 比例是57%。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CDMA并没有进入落日余晖的地步,想想看,拨号上网已经足够落后,但是去年光北京地区就还有10万用户依然在执着地使用这一古老的上网方式。对于更大规模的CDMA网络来说,还远未到穷途末路的时候。
不确定性在于,北电转移过来的CDMA业务背后,尚有2000余北电人需要整合,从国外厂商并购后整合的痛苦经历来看,这是一个最为难做的一个事情,也是评估划算与否最难的地方。北电CDMA固然在北美市场有着相当的占有率,但也不能说这里是爱立信的天然牧场,毕竟在这块CDMA市场上,原北电也不占绝对优势。
在其他市场上,原北电的CDMA业务基本已经无地可占、无利可图,所以爱立信要想在CDMA上作出业绩,聚焦北美市场是必然之选。
获得北电LTE业务是爱立信的终极目的。北电的特点是研发超前,但是产业化滞后,它在LTE上的深厚积累已经为业界认同,另外在CDMA向LTE演进的技术方面也臻于成熟。价值在LTE上,爱立信已经是一个巨头,两者合二为一,会让爱立信在该业务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领先者。并且北电在该业务上有400人左右,整合的成本也极小,可以说购入北电LTE是爱立信此次最大的收获。
CDMA能够让爱立信对北美运营商产生黏性,而LTE则会让爱立信有真正的收获。北美运营商的网络演进指针基本都为LTE,爱立信在此领域的强势让运营商根本无法绕过他,至少在这里,爱立信是运营商几选一中的必然之一。
此种新局的一个推论在于,作为供应商和报价的平衡者,华为将有可能作为一个重要杠杆被北美主流运营商引入。毕竟在LTE上,华为同爱立信一样做得风生水起。届时华为需要做的,也要平衡好自己涉入的尺度和原则,免得成为陪标者,以此为契机,华为或许能够迎来在北美市场的转折点。而纵观北美市场,以LTE为起点,注定将迎来一个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