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对于凯明事件,业内部分人士更多地把其归咎于TD-SCDMA发展前景不明,使得股东信心不足,最终导致企业停摆。但在笔者看来,这完全是一种误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
凯明之乱并不能旁证TD-SCDMA前景“不明论”或“悲观论”,这一事件恰恰表明:此刻的TD-SCDMA产业正在从无序走向有序,在其商用前景和产业格局渐趋明朗的情况下,凯明在自我检讨之后做出了自我否定。
在诸多媒体的报道中,一个普遍的说辞颇为引人注意——凯明的股东之一TI在与客户和相关运营商交流之后,自觉TD-SCDMA前景黯淡,随即做出了停止继续注资的决定。这一论据看似合理,其实不然。一个最浅显的道理,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并不具备对TD-SCDMA前景做出论断的权威性,而由此即做出重大决策只能说是轻率至极,或者说是对中国国情认知极度匮乏,而对于后者,对于TI这家在中国市场浸淫多年的企业而言,可能性又微乎其微。
种种迹象表明,出现这一戏剧性变故的最大可能是该股东对凯明本身丧失了信心。
在TD-SCDMA手机芯片厂商方面,T3G与其股东三星紧密捆绑,展讯与中兴、新邮通、联想结成利益共同体,其中展讯与中兴的合作更是以签署协议的方式明确了二者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与这两家TD-SCDMA手机芯片厂商相比,同为主流派的凯明与手机厂商捆绑紧密度最低。一方面原有的合作伙伴目前已基本流失殆尽——波导淡出手机市场,迪比特退出大陆市场。而另一方面,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作为其股东之一的LG,其入围中国移动首期终端招标的手机采用的竟然是大唐移动芯片解决方案。凯明另一股东诺基亚目前尚未全面介入TD-SCDMA领域,但是诺基亚拒绝了TI在TD-SCDMA芯片供应上的排他性捆绑提议,也就间接排除了把凯明作为必选项的可能。在这里人们不禁要问,诺基亚为什么不愿意带凯明玩儿?
由客户所持的不合作、不认同的态度判断,凯明方面所宣称的解决方案先进性或者市场指针的明确性值得怀疑。并且从目前公开的信息也表明,它的解决方案并没有踩到中国移动需求的步点上。凡此种种,再加上17家股东所形成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取向,凯明之乱实属必然。而归罪于所谓TD-SCDMA前景不明,只能是一种托词。
同时,笔者认为,凯明方面当以磊落之风行事,以真相示人,至少不要误导人。如果自己退场一身轻,而搅得TD-SCDMA周天寒彻,让外界解读为TD-SCDMA前景堪忧,抹黑唱衰了整个产业,且不论TD-SCDMA现状到底怎样,又如何对得起至今仍为TD-SCDMA兢兢业业,仍把身家性命系于TD-SCDMA的战友们?
从目前的产业生态上看,凯明的退出无关TD-SCDMA宏旨,并且凯明的积累也并不会消于无形,而是会继续为TD-SCDMA产业所用。另外,在这里,我们还是对凯明劳资双方达成最终谅解感到由衷欣慰,作为打工者,我们同在。
下面是一个案例,可能与凯明没有可比性,但似乎也有相似之处,各有所见,权作消遣。
1996年12月15日,世界最大的航空制造公司——美国波音公司宣布兼并世界第三大航空制造公司——美国麦道公司。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公司的计划始于3年前,但是麦道曾经两次拒绝波音的兼并。然而,在过去的6年,在与波音和欧洲空中客车的激烈竞争中麦道一路败北,世界市场份额从22%下降到10%,1996年麦道只卖出40架民用客机。1996年10月,麦道承认自己的300座MD-11无力与波音的400座747竞争。11月16日,五角大楼正式宣布由波音或者拉克西德·马丁研制“联合歼击机”,并给两家公司各11亿美元去设计样机。这也成了压垮麦道的最后一根稻草。12月15日,败者迅速低头缴械,波音宣布兼并麦道。此刻,麦道总裁在11月初发出的“必胜”之音尚未散去。更为可悲的是,这样一家历史悠久,实力强大的盈利公司,不能作为独立公司继续生存,沦落到连名字都有保留不成的地步。
麦道之败不在于飞机行业的前景不明,而在于市场“亮天”了。此时此刻,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在这个游戏场上已经没有了麦道的位置,它已经失去了未来和希望。所以,迅速而果断地退出也就成为明智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