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业务”就一定管用吗

(2008-01-03 08:56:46)
标签:

it

 

 2007年的年终岁尾,信息产业部表示,在未来一年要积极推动电信企业全业务经营方案尽快出台,以此来优化市场竞争结构。虽然全业务经营不能与由来已久的电信运营商重组话题挂钩,但是这依然能够给业界带来一定的想象空间。

    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随着技术融合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全业务经营是电信企业最合理的运营模式。而从近两年发展情况来看,电信业单业务经营不仅违背了技术进步趋势,也造成了电信企业发展的不均衡,因此全业务运营迫在眉睫。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积极推动电信企业全业务经营方案尽快出台”并不意味着在2008年就可以马上实施该方案。在短短的一年内,完成与该方案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其难度可想而知,这里面涉及到市场准入、资费标准、互联互通、资源配置和共享等管理政策,而其中的每一项政策的制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方利益平衡的难题。这些配套政策如果得不到顺利制定或者很好地执行,那所谓全业务也就是画饼充饥而已。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认为,全业务运营并不适合每一个运营商。以中国移动为例,它现在没有固定网络,重新建设固网会比较困难。因此,中国移动应该像沃达丰那样专门做移动通信。其实不仅中国移动如此,其实其他运营商的全业务前景未必光明。

    从我国通信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在很多区域实际上已经达到了饱和,特别是发达地区。在这些地区,无论是新固网运营商还是新移动运营商,其市场进入的空间都不是很大。虽然有数据预期称国内移动通信用户还可以有几亿的增长量,但是有机构预测此类增长空间会转移到偏远地区,低端手机会走俏,用户在手机硬件上的开支会减少,因此对于一直盼望全业务的固网运营商来说,也许最终等到的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小灵通”式的市场而已。即便如此,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此前在这类市场区域已经开始发力跑马圈地,并且以一种近乎罗掘俱穷的方式进行市场卡位,最终究竟还能给固网运营商留有多大余地,可想而知。

    解决竞争失衡问题,为弱者补齐短板是一种手段,对强者“削藩”也是一种手段,以目前状况来看,前者如果不能在共用基础资源、互联互通等方面做好工作,那对于 “后来者”来说,全业务终究还是镜花水月;对强者削藩或者有所限制的做法,应该是最为直接和有效制衡的手段,但是从目前中国移动以TD奉献者这一“哀兵”姿态示人的状况来看,决策者会有难以权衡之处。不管结果怎样,如果单纯推行全业务,而在其配套法规上执行不力(而且很有可能执行不力,这从由来已久的互联互通上就可以看到),那么最终只能是从形式上体现了公平,实质上依然不会改变目前失衡的竞争格局。正如《电信法》的难产一样,全业务运营方案将在一定程度上考验利益各方的本位思考以及大局观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