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总有一天——写给大波刘

标签:
杂谈 |
http://s13/middle/47384d2eg9518eae6b73c&690
2007年圣诞
你走后的这几天,每每陷入心慌意乱的状态,那些关于你的记忆跑进脑海,却只剩下一些模糊的、断断续续的片段。我很懊恼,恨自己的无情与健忘。一直想写点关于你的文字,可又害怕会成为“忘却的纪念”。直到今天又重新读了一遍同学们对你的回忆,看到追思会上的照片,还是决定写下这些,为我们这幅记忆拼图添点什么,纵使我们所有的回忆面对鲜活的你都显得那般苍白。
记得研究生入学面试的时候,第一次见你,你顶着你那标志性的鸡窝头,问我是不是从北师大来的,聊起来才知道我之前的同学已向我提过你,北师大实验中学毕业的高材生,以北京市文科前五名的成绩进了著名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学金融,刚毕业就做了派拉蒙公司驻中国的总裁助理。眼见着一表人才的你又那般淡定沉着,我不得不暗自庆幸你没有和你报考一个方向。
后来我又发现,即便你不和一个方向,你对电影的热爱和熟悉程度远超过我这个自诩是电影专业的人。你对好莱坞大片了如指掌,你还借过我全套的中国新独立纪录片的碟,我们还曾经相约翻译一本关于美国独立电影产业的书,你很迅速地跟对方出版社和作者联系,虽然最后这个计划没能成功,但我知道了你是个行动力很强又极认真的人。
还记得金老师的研究方法课上,将你写的文献综述作为范文,你说你写东西很慢,一天能写1000个字就算不错了,但我想没有人敢说你写的东西不好。在学术上你是那样的完美主义,一整本的媒介蓝皮书里,唯有你做的图让我眼前一亮。
第一学期在尹老师的课上做节目策划的情景,趣味运动会的时候一起拔河的场面,原本有些记不清了,前几天看到当初留下的合照,才猛然想起来。我们为数不多的几张合照,都是在第一学期的时候留下的。
多么遗憾,同学三年,虽然你就住在我对面,但交流的并不算多,你我都属宅男类型,偶尔推开对面的门,会看见你坐在电脑前,干着活儿或是玩着游戏,你建的那些数据模型我这样的数学白痴自是看不懂的,游戏我更是一窍不通,于是常常寒暄几句,便自散去。
后来我去香港,回来时你们很多人已经毕业了,你念了博士,搬去W楼,后来又去了瑞典留学,见面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碰到时仍是寒暄几句,调侃一下清华的博士生活,记得有一次在你们办公室里,当时我正为了是留在清华念博士还是来香港念博士而犹豫不绝,我问你有啥意见,你指了指自己说,你想落得我这样的下场么。虽然你嘴上没个正经,每每调侃着学术、清华和崔老板的项目,可是我们都知道你是个充满热爱也很有责任感的人。你不但自嘲,也常常嘲笑熟悉的人,但从来没有人会因为你的嘲笑而生气,因为我们能如此明确感觉到你内心的善意和坦荡所形成的强大气场。
至今令我稍感安慰的是去年,我有和小朱、谢谢捧着蛋糕去你的宿舍给你过生日,但聊过什么已然忘记了,只记得你有送我们下楼来,如此别过。我这几天一直在想,我为什么想不起来更多的细节了,或许并不是我的记忆力出问题了,而是因为我们总想着明天还有再见的希望,于是并没有去珍惜在一起的时光。我们总想着我们的人生道路还如此漫长,还远不到怀旧的时刻。
而今你却如此突兀地离去,当我从谢玉凤的短信里得知消息,我以为这个女人估计是因为工作太忙疯了。当消息确证,不禁潸然泪下,痛彻心扉。
同学们都说你应该是没有什么遗憾的,因为你每天都过的很精彩。其实我是不这样认为的,外面的洒脱其实都是别人眼里的,你那么完美主义的人,大概也承受着不为人知的压力与煎熬,你努力把最好的自己留给旁人,令他们安心,可是是否也会因担心自己的表现令人失望而万分紧张,否则一颗如此年轻的心脏怎会戛然而止。
这一切,今时今日,我们已无从得知了。但我想,我们终有一天会再见的,到那一天,或许可以好好地问问你。你离去的这几天,我也在反思自己。现在的生活真是我自己想要的么?如果明天离去,我会有多少的遗憾和不舍?我思来想去,我想我们最害怕的或许都是被忘却,害怕我们所爱的人再也记不清我们的脸,害怕这个世界没能留下自己的任何痕迹。
于是我写上了上面的文字,但愿我们所有人的回忆与牵挂能伴随着你走向天国的路途。
写到这儿,又转念一想,或许我们的人生只是一场大梦,而你是我们当中最早一个苏醒的,此时此刻,你正狡猾地望着我们,骂我们傻逼呢。要是这样的话,等见到了你,一定饶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