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夭桃,终于罂粟

标签:
文化 |
原本夭桃,终于罂粟
——读许开祯《打黑(第一部)》
一反同类小说“公安VS黑道、正义PK邪恶”的模式化写作,许开祯的《打黑》别出心裁,将写作的重心转移到黑恶势力这株“恶之花”的成长上来,并引发读者对黑恶势力成长壮大本质原因的深入思索。
“《打黑》三部曲”第一部刚刚上架,即受到出版界、评论界、媒体、读者以及其他方方面面人士的高度关注,固然与眼下正在全国开展的打黑行动、尤其是重庆的打黑风暴密切相关;与许开祯深入重庆打黑现场深挖黑势力内幕,搜集到大量第一手真实资料,并以重庆打黑行动为背景、以其中一些人物和场所为原型进行艺术加工有关;但也与许开祯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创新式写作技巧相关。
“《打黑》三部曲”第一部的核心词是“成长”,也就是张朋、皮天磊等黑恶势力集团如何成长壮大,以及他们如何寻找保护伞与高官相勾结沆瀣一气;第二部的核心词是“黑吃黑”,写张朋、皮天磊这两个最大的黑恶势力集团之间的火拼,最后皮天磊吃掉了张朋;第三部的核心词才是“打黑”,才是张扬人间正义、正道。许开祯说,中国作家尤其是传统作家十分缺少讲故事的能力,往往把一个故事讲得支离破碎。我对此也深有同感。他说:“这次我是痛下了一番决心,力争把故事先讲好,在讲好故事的前提下,再把自己的思想融进去。”仅就《打黑》第一部来看,它的确是用一个流畅的、精彩的、让人欲罢不能的故事,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打动了读者越来越挑剔的心。
冷滟秋的“成长”,让人触目惊心,让人痛心疾首,让人的心蹦蹦乱跳。许开祯的用意当然远远不只是为了讲一个好看的故事,他的真正用心,是通过逐层揭示以冷滟秋为代表的“原本清丽夭桃,终于邪恶罂粟”的黑恶势力集团的形成过程,让受众深刻思索社会之病、时代之病,思索“恶之花”赖以萌芽、成长和壮大的那些腐壤何以产生。所以,《打黑》的现实意义,远远大于它本身的文学意义。
《打黑》
许开祯 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0年2月第1版
定价32元
封面下载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455907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