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瞎使劲的国足,乱搅和的球迷

(2006-02-22 22:49:55)
分类: 体坛热论

在天河体育场看了亚洲杯预选赛中国对巴勒斯坦的比赛,比赛结果中国20赢。

一场普通的比赛,过程波澜不惊,没什么太大感觉。

在整体的精神风貌上,应当给中国队一个高分,队员很努力,求胜欲望非常强烈。

在技战术层面上,似乎依然难以令人感到惊喜,更多的时间里,队员仍然没有摆脱瞎使劲的怪圈。

朱广沪,应当是中国最好的教练了,但对他我从来不抱太大的希望,自从对哥斯达黎加使用那个丢人现眼的脚球欺诈之后,已经把他虚弱的内心看透了。

表现最好的应当是两个后卫杜威和李玮峰,不仅是因为他们各进一球,而是因为他们的跑动效率最高,是整场比赛中最让对方头痛的球员。

同样让对方头痛的球员还有董方卓、蒿俊闵、陶伟和李毅。

在英超常年踢不上球的李铁,已经彻底完成了从亚洲最好球员到碌碌无为之辈的转换过程。

想说说球迷。部分球迷在下半场开始,十分执坳地持续高喊“换李毅”,感觉这些球迷对比赛本身根本没什么兴趣,他们只对打击李毅感兴趣。李毅虽然没进球,但这场比赛的表现其实不算太差,他左冲右突,奔跑积极,抢断凶狠,是最让对方后卫感到疲累的我方队员之一,尽管后来在此起彼伏的“换李毅”声浪中,出现了零星失误,但还是妙传陶伟制造了一次点球机会,可惜被董方卓浪费。现场的感觉是,少数球迷的“换李毅”呼唤,不是他们科学思维的结果,更多是源于个人好恶和一种精神上的偏执。

其实,中国球迷瞎搅和的固执和偏执历史已经由来已久。

1997年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在大连主场与卡塔尔比赛,在10领先的情况下,场上球迷突然暴风骤雨般底齐喊:“换李铁”,顶不住压力的主教练戚务生按照球迷的愿望换下李铁,结果被卡塔尔连入3球,输掉比赛,失去了出线的机会。

后来记者采访卡塔尔教练和球员,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李铁下场是胜负的转折点,卡塔尔队长说,“6号(李铁)是我们进攻最大的麻烦,他下去后,我们感觉阻挡我们的大门打开了!”

2001年世界杯小预选组赛,也是在广州,几乎整场的球迷全体倒戈支持中国的对手柬埔寨......有记者说那是中国队的拙劣表现逼的,呵呵,这种说法真有趣,按照这样一个逻辑,汪精卫和历朝历代的汉奸们,他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从垃圾堆中站出来请求翻案了!

有人说,中国有一流的球迷,二流的球队。对比五大联赛真正的一流球迷,对这种近视得几乎不要脸的说法感到十分脸红。我比较赞同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有一流的人口,二流的市场,三流的球队,四流的教练,五流的球迷,六流的媒体,七流的俱乐部和不入流的足协管理人员

 

各位朋友,半夜还得出去,明天再溜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