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道速滑,中国输在哪里?
在刚刚结束的奥运会比赛中,中国短道速滑女子
1500米全军覆没,男子1000米只剩李野孤军奋战。
杨杨和李佳军,输的方式十分相似,都是在最后关头内线超越不果而最终饮恨。在一场精彩激烈的比赛中,输不是一件奇怪的事,但输得如此雷同,却不能不令人深思。
纵观几场比赛中国队员的表现,令人不能不真切地感受到,之所以输,不是输在队员的实力上,而是输在战术上。输在战术安排和平时的战术演练、战术准备上。
这样说,中国教练可能不服气。那好,让我们先回忆一下韩国是怎么赢的吧!
比赛中,韩国不论女子1500米,还是男子1000米,都如出一辙地先是在后面跟进,然后在最后两三圈突然发力,从外圈疾驰电闪地全速超越到第一的位置,对方根本来不及反应,即使反应过来,也已毫无还手之力。
外圈超越的最大好处是突然、对方难以阻挡、可全速冲刺,冲到前面占据有利位置时,其速度依靠惯性已经非常高!韩国队员执行这套战术,老到而熟练,精确得几乎无懈可击。
很明显,韩国之胜,在于他们这种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在于他们平时扎实稳健的训练准备。
再看看我们中国队,之所以输,恰恰就是输在僵硬呆板的战略战术上。我们战术失败的症结,是太专注于内线超越,大杨杨和李佳军在比赛,无不失败于此。
内线超越难度大、危险系数高,事实证明,现在进入1/4决赛、半决赛的高水平的选手,对内线技术的掌握已十分娴熟,反超越技术也非常成熟,这在杨杨和李佳军失败的超越过程中,表现的已十分明显。在目前的形势下,可以认为,中国的这个战术已经彻底失去了作用。
相反,韩国的外线突然爆发的超越战术,目前无人能够有效防范,并已取得十分明显的战果。
用一个落后的战略思想,制订一个早已被人熟知的、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战术。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说出存在的问题,并不是要否定已经取得的成绩。冰上运动的教练和队员们含辛茹苦的努力,全国人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在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的同时,也要充分运用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前瞻性地制订出能领导世界潮流的战略战术,为祖国和你们个人,赢得更多的胜利,争取更大的荣誉!祝你们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好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