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政策解读 |
二手房资金监管试运行“满月” 买卖双方观望情绪浓
自4月15日《北京市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账户管理暂行规定》实施至今,已一月有余。虽然,目前该规定尚处于试运行期间,6月15日之后才开始正式执行,但是,在试运行的这一个月中,我们发现买卖双方出现了政策预期的短暂观望情绪,导致二手房交易量、房源挂牌量和客户需求量均有所下降。
“我爱我家”数据统计显示:4月15日-5月15日二手房资金监管试运行期间,环比上月资金监管未实施期间,二手房交易量小幅下降,降幅13.1%;房源挂牌量下降10.24%;客户需求量下降17.23%。二手房资金监管实施后,本应该有助于二手房交易更加透明化和规范化,减少当前房产经纪行业普遍存在的“吃差价”现象,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保障二手房交易主体的利益。特别是对于广大业主来说,更加能够保障其利益不受损害,从而降低交易风险,保障最终交易的安全性。但是为什么资金监管实施后的房源挂牌量反而会有所下降呢?
“我爱我家”专家告诉记者,这是由于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后,业主领取房款的时间有所滞后造成的。以往资金监管未实施前的交易流程是买卖双方到房管局过户后,业主凭契税发票即可领取剩余卖房款。但是,二手房实行资金监管后,业主必须持房屋权属登记部门下发的“办结单”,由中介公司与银行方面确认后方可领取剩余房款。而现在各房管局的实际情况是,下发房产证的时间不尽相同,除海淀区能够在一天内出房本外,其他区的办事机构审核周期一般都需要20个工作日左右,审批环节的复杂,导致了业主最终领取房款的时间延后。所以,许多业主在实施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后出现了持房待沽,等待政策细节进一步出台的观望情绪。
虽然,审批环节复杂使买卖双方出现了短时间的观望情绪。但是,大多数买卖双方还是能够理解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政策的。因为,资金监管后中介公司不能直接接管客户的资金,所以,经纪公司挪用客户资金,乃至“卷款逃跑”等事件将不存在发生的可能,买卖双方的交易资金将会最大限度的得到最有效的保证。
尤其是从房产中介公司的角度来讲,虽然,目前的市场数据不甚理想,买卖双方出现了政策不明的观望情绪。但是长远看,资金监管实施后,中介行业交易秩序将得到规范,一些经纪公司都将难以生存,例如一些靠“现金收房”维持生存的不良中介将逐渐被淘汰出局,一些实力较弱、靠交易资金维持资金周转的经纪公司,也都面临着被淘汰的局面。相反,对于一些坚持“透明交易”、“阳光操作”、“签三方约”较规范的大型品牌中介公司来说,将会迎来更为有序的发展空间。同时,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的实施,对于促进二手房市场的成长与健康发展也至关重要,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另外,记者发现,推行资金监管后,由银行作为监管主体,基本保障了交易资金的安全,也基本杜绝了经纪公司吃差价等不规范行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银行方面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像每家中介公司都要在银行设立“专用资金监管账户”,银行是否有精力抽调专人专门负责这一庞大的业务。还有,客户将钱款经由银行划转,所产生的利息如何分配等等问题。当然,出现以上这些现象,也是新政策执行后的必然现象。
“我爱我家”认为,二手房资金监管的实施尚处于摸索阶段,不能急于求成,应该给老百姓和市场一个缓冲期,让消费者有足够增强市场风险的意识,让二手房市场有一个平稳的过渡期,从而使资金监管真正落到实处。另外,“我爱我家”专家建议,如果由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牵头,拟订一些约束性的行规在这种探索式的规范中使二手房市场和房地产中介行业得以健康发展,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可行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