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这样翻译《了不起的盖茨比》

(2013-09-22 13:38:26)
标签:

文化

翻译

了不起的盖茨比

菲茨杰拉德

美国小说

     我打算重新翻译《了不起的盖茨比》。昨天翻了前四自然段,请大家鉴赏一下。

    《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前四个自然段里说了些什么?

    先看看第一段:“In my younger and more vulnerable years my father gave me some advice

that I've been turning over in my mind ever since.”

    这一段有两个词需要引起注意,一个是vulnerable,一个是 turn over。先说后者,turn over是翻过来掉过去反复考虑的意思。主人公并非把父亲的忠告当成圣旨,无条件地执行,而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怀疑。

    第二段是父亲的忠告,其中有个词:“advantage”,可译作“优势”。关键是父亲口中的优势指的是什么?肯定是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之类的东西。不过在作者心目中,还有另一层意思。

    现在看第三段,我是如何遵照父亲忠告而行事的呢?“In consequence I'm inclined to reserve all judgments”reserve表示有所保留。我并非对别人没有褒贬,我只是不说出来罢了。我并非真正做到了去除分别心,我只是不形于色罢了。

    这种习惯给我带来了一系列后果,blablaba,概括起来说,就是让我在无意中窥到了别人的隐私,而我为此感到不安。接下来的一句话,我认为是这一段落的关键:“I am still a little afraid of missing something if I forget that, as my father snobbishly suggested, and I snobbishly repeat a sense of the fundamental decencies is parceled out unequally at birth.”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没办法完全做到父亲的希望,因为如此一来,别人的隐私就会不请自来,而这不符合我对正直与尊严的理解,而一个人的正直感与尊严感恰恰也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我父亲在忠告中所提到的“优势”。

    第四段就谈到了盖茨比。正因为我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行为看性格,所以与盖茨比的相遇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创伤。受伤之后的反应是:“I wanted the world to be in uniform and at a sort of moral attention forever”可以译作:我希望世界是表里如一的,我希望只从行为规范,亦即道德与否,来谈论问题。这一段始终都围绕着表(conduct, gesture)与里(human heart, personality)这个矛盾展开。盖茨比虽然代表着我所讨厌的一切,但他其实另有美好的地方。这正是作者的纠结之处。

    现在可以再回过头来看vulnerable是什么意思。字典上的解释是“易受伤的,脆弱的”,这都是对的,关键是vulnerable一般不单独用,总要 vulnerable to something,是容易被病毒感染,还是容易受到舆论攻击?可偏偏在这里vulnerable单独用了,于是给我们留下了阐释空间。我认为这里的vulnerable指的是:我容易屈服于自己急于批评别人的欲望,所以父亲才会给我那个忠告。要是我好色,vulnerable to pretty women,父亲肯定是另一番忠告。

    以上就是我对《了不起的盖茨比》前四段的解读,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一部分重译了一下。我的翻译有两个特点;第一,很少用漂亮的辞句,因为我自己掌握词汇就不那么多;第二,试图把我意会到的东西明确地说出来。

    我不知道这样的翻译能否得到大家的欢迎。

 

    在我更年轻也更鲁莽脆弱的日子里,我父亲曾给过我一个忠告。这句话多年来一直在我心里纠结。

    “每当你想批评一个人的时候,”他说,“请记住,这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所拥有的那些优势。”

    他只说到这里,但我知道他话外有话。我们俩之间一向有一种异常强烈而又不露痕迹的心领神会。我从此养成了习惯,即使对别人有所褒贬,也绝不轻易流露。这既使得一些个性奇妙的人物能够向我敞开心扉,也让一些枯燥无聊之人能够经年累月地祸害我。失范的心灵会敏锐地发现拥有这一品质的平常人,并且抓牢他们。于是,在我上大学期间,我经常被误解成一个政客,就因为一些难于接近与了解的人,喜欢向我倾诉他们最隐密的悲痛。绝大多数情况下,我根本就没有主动问过什么——通常,我正在假装睡觉,要么若有所思,要么开着不太友好的轻浮玩笑,一段真情告白便战战兢兢地出现在地平线上。我总能明白无误地捕捉到信号,因为青年男子的所谓告白其实都缺乏原创,至少用辞是千篇一律的,且明显吞吞吐吐。当然,不将褒贬形诸于色,只是我对自己的无止境期许。我时常担心自己忘记父亲的忠告,从而留下遗憾。无论公平与否,有些人对正直和尊严的领悟是与生俱来的。我这么说有些自命不凡,不过我只是重述我父亲的忠告罢了。

    好了,夸了半天自己的宽容,现在我得承认它的局限。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建立在坚硬的岩石上,也可以建立在湿软的沼泽上,不过,当一种行为持续到一定程度之后,我就不再关注行为的基础。去年冬天我从东部回来后,我希望世界和谐一致,并且永远只在道德层面探讨问题。我不愿再展开令人心烦意乱的旅行,凭借自己的优势进入人类内心探微揽胜。只有盖茨比—我用他的名字为本书命名—可以例外。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始终如一,天衣无缝,那么行为本身也就可以视为性格。盖茨比尽管代表了我本能反感的一切,可却另有美妙之处。他对生命的可能性有着高度的敏感,就好比一架精密的机器,能探测到几千英里外的地震;而他之反应敏锐,又并非我们通常美其名曰“艺术气质”的那种多愁善感。这是一种非凡的天分,能够向往未来,并且全身心地迎接浪漫。我过去从未在别人身上看到这种品质,将来也不大可能再看得到。不,即使到最后一刻,盖茨比也没有什么不妥;是那些对盖茨比围追堵截的东西,是他的梦想所招致的俗恶尘埃,使我对人类暂时失去了兴趣,不愿再关注他们稍纵即逝的悲痛与欢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