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雨点儿在我们小区里吸引了不少眼球。原因是:在北京的初春天气里,她只穿着短袖T恤和及膝裙裤在室外活动。
这身行头是她在新西兰上学时穿的校服。新西兰的学生,一年四季中有三季都是穿着这样的校服。新西兰气候虽然较温和,但是春秋两季白天的最高气温也和北京的差不多。很多初来乍到的中国学生都不适应穿得这么少。几年以后,学生本人适应了,但家长的心理却仍然调整不过来。我刚到新西兰的时候,住在一个天津人家里。这家有个上初中的男孩儿。秋天早晨,男孩儿穿着校服出门的那一刻,奶奶经常劝他:“你能不能穿着绒裤去上学,走到校门口再脱下来?”
但雨点儿却是早在去新西兰之前,就开始穿得这么少了。这场着装革命起源于雨点儿爸爸2004年的一次美国之行。JJ在美国看到一些孩子穿得很少,但是身体很好,感到很受启发,联想起我们中国也有一句俗话:“要想小儿安,三分饥来七分寒”,于是回国内后就鼓励雨点儿少穿。
在2005年1月一个下雪的日子,雨点儿穿着纱裙子跑到室外玩儿了二十分钟。从此她就有了信心,再也不穿棉袄了。
我记得2005年春节过后,雨点儿穿着两层单衣回到幼儿园上课。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她是不是穿得太少了?”我解释说:“她没问题。她自从穿得少以后,就再也不发烧感冒了。以前,她每年冬天都要至少发两次烧。其实小孩子并不需要穿得那么多。”虽然解释过了,但是雨点儿放学归来,身上经常要多一件衣服:老师实在看不下去,就把园里的备用衣服给她套上了。
2005年6月,雨点儿到了新西兰。当时正是新西兰的冬天,最高气温10度左右。雨点儿穿着只有一层布的连衣裙上街,经常有华人跟她开玩笑说:“你这个小孩儿,怎么穿得跟洋人似的?”
新西兰的气温虽然不低,但奥克兰临海,湿气重,所以有一种阴冷的感觉。雨点儿渐渐地也顶不住了。有一阵子,她非要在连衣裙里面再套一个吊带裙。这样,从外面看起来还是只穿一条单裙子,实际上却是穿了两条。后来还嫌不够,吊带裙里面又套一条短裤,活活穿了三层。
如今,她是真地锻炼出来了。在北京初春的天气里,她只穿着短袖T恤和及膝裙裤,并非出于虚荣心,而是出于自己的需要。
昨天我收拾东西,把她的棉袄、毛衣、绒衣都拿了出来,准备打包送人。我们家的雨点儿再也不需要这些衣服了。
只是,面对众人疑惑的目光,我还需要做出大量的解说。在雨点儿新去的那个幼儿园,从园长到各科教师到食堂做饭的阿姨,每人都要问我一遍:“这孩子穿这么少,行吗?”走在小区的路上,挖土种树的工人看见我们俩,也要停下活儿直起腰,目送我们走出好远。昨天下午,一个慈祥的老奶奶拦住我们,问我:“你怎么给她穿这么少啊?”我又解释了一遍。老人又问雨点儿:“你冷吗?”雨点儿爽脆地说:“不冷。”老人就摸了摸雨点儿单薄的衣服,充满怜惜地说:“多懂事儿的孩子呀。”
我想,下次再跟她一起出门,得在自己胸前挂一个牌子:“偶是她的亲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