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人,张口闭口就是“我在国外的时候如何如何”。这种人往往招人讨厌。我因为见过这种讨厌的人,所以自己回国以后,就有意识地狠斗私字一闪念,以避免自己被别人讨厌。
但是,国内和国外事实上的确有很多地方都不同。当这种不同迎面撞来的时候,人往往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脱口而出“我在国外的时候”。
比如开车。新西兰的车是右舵轮—转向灯在方向盘的右侧,雨刷器在方向盘的左侧—和中国正相反。我刚到新西兰的时候自然是很不适应,现在回到国内,一时半会儿又适应不了左舵轮了。明明打的是转向灯,怎么雨刷器却左右摇摆起来?遇到这种尴尬事儿,假如旁边坐着个朋友,我很可能会脱口而出“我在新西兰的时候……”
再有,我在新西兰的时候,开的是一辆本田奥德赛(二手的),那辆车的档把装在方向盘的下边。回到国内,又开回了自己原来的车,每次想换档的时候,总要习惯性地到方向盘下边去摸。摸了一手空,才恍然大悟。这时,假如旁边坐着个朋友,我一定会向他/她解释“我在新西兰的时候……”
在上述第一种时刻,当你听到我说“我在新西兰的时候已经习惯了左舵轮车”,请你相信我绝无炫耀之意。因为谁都明白:左右舵轮不过是一种人为的划分,并无高下之别。
在上述第二种时刻,如果我说“我在新西兰的时候开惯了本田奥德赛”,你更应该绝对相信我没有丝毫炫耀之意。因为奥德赛是日本车,中国也有进口。更何况,咱中国根本不进口二手车。不像新西兰,满大街跑着日本人淘汰下来的旧车。
我于是对那些张口闭口“我在国外的时候”的人有了一些理解。我想:当他们这样说的时候,很可能也并不总是要炫耀过去,批评当下。有些时候,他们这样说,仅仅是因为他们拥有与当下不同的经验。
拥有经验,就要表达。拥有经验,就胜过虚无。这是经验本身给人带来的傲慢。
我的这个观点在雨点儿身上得到了验证。昨天,我带雨点儿去一个幼儿园参观。参观完毕,老师邀请她明天来试读。我问老师几点合适,老师说:“孩子们下午2点半起床,3点上课。你们就3点来吧。”
雨点儿说:“我在新西兰的时候,3点就已经放学了。”
老师皱皱眉头,我在心中暗乐。
我想:雨点儿这么小的孩子,她心中绝对没有什么通常意义上的优越感。即使她觉得新西兰的经验好,最多也不过是因为她想早点儿放学回家。
今天早晨,雨点儿穿着睡衣就跑到厨房来了。JJ说:“你冷不冷啊?快回去换衣服。”她揪着自己的睡衣不服气地辩解说:“我在新西兰的时候……”
JJ说:“我在新西兰的时候就想打你,可是一直不敢,现在终于回了国,你再不听话我就可以打你了!”
吓得雨点儿一溜烟跑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