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早教的片断想法(一)

(2006-02-16 09:41:35)

有博友问我对蒙台梭利教育法和杜曼教育法的看法。我没听说过杜曼教育法,蒙台梭利教育法倒是听说过一点点。雨点儿在国内上的幼儿园里有个蒙氏教室,目前上的这所新西兰小学里也有个蒙氏教室。对蒙氏教育法的基本原理我一向不甚了了,我所知道的这一点点就是:凡是采用蒙氏教育法的机构,都得有个专门的教室。干嘛要有个专门的教室呢?估计是有一套专门的教具,需要摆放。

 

关于早教的问题,从我的经验来看,大体可归为两类:第一是该不该早教,第二是如何早教。初听起来,似乎第一个问题更重要,假如我们的回答是“不该”,那么第二个问题就可以忽略不计了。但假如我们的回答是:“早教是必要的,只是不应该过度早教”,那么第二个问题就又变成了第一重要的。

到底“该不该”,以及“如何”呢?我想用我的切身经历来说明我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

雨点儿二岁以前,我也带她参加过“亲子班”。“亲子班”是面向婴幼儿的一种训练课程。二岁以下的孩子要上课,必须由家长带领,此乃“亲子”二字的由来。这种班是否有用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没上过这种班的孩子会不会落后呢?我的回答却又是否定的。

我想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为什么这种课程既有用又没用。

第一个例子是:某日,老师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纸,然后自己率先做撕纸的动作,让孩子们模仿她。我在一旁摇头撇嘴:“这还用跟您学?您瞧瞧我们家的书。”老师笑着说:“不错,你们家的书肯定被她毁得够呛。但你注意过没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毁纸,是通过大把攥的方法,不是通过撕。”我回想了一下,果然如此。见我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老师进一步提示说:“让孩子练习撕纸就可以锻炼她手指上的小肌肉。”

确实有道理!这件事让我感觉到:专家就是专家,什么都能说出个道儿道儿来。

另一日,朋友送给雨点儿一套玩具。这套玩具系由几十个木刻水果组成,每个水果上面都有一个洞。再配上一根绳子,绳子的一端系着一根细木棒。我朋友告诉我:孩子如能将木棒穿过水果上的洞,就可以锻炼她手指的小肌肉和手眼配合的能力。她并且肯定地说:“一岁的孩子应该有能力做好这件事了。”此时雨点儿已经一岁两个月了,我当即命令她穿,她却一点儿面子都不给我,只是拿着木头水果反复地看,趁我不注意就把木头水果往她自己的嘴里塞。令我极其失望。

朋友走了,喝酸奶的时间到了,我给雨点儿一杯插好了吸管的酸奶。她一边吸一边玩,一不小心就把吸管掉了出来。我这时还在生那木头水果的气,就故意不帮她。谁知她竟用手捏着吸管,准确地将它重新插进了塑料盖上的小孔里。我眼睛一亮:这个动作的难度可不比穿“水果”的难度低啊!

这时,我一下子就想起了那堂撕纸课。我以为孩子早就会撕书了,老师却指出一岁的孩子毁书是靠攥而不是靠撕,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亲子班”课程的设计者,对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性,比普通家长更加心中有数。由此我便对“早教”产生了一种认识。不知这种认识对不对,我只是在这里讲出来,借此引起大家进一步的讨论罢了。

我觉得“早教”的本质,就是由一些专家对孩子在各个阶段的发展特征加以总结,然后把这些特征罗列出来,然后再以这些特征为目标,编制出一套套的游戏。孩子们如能在适当的年龄完成相应的游戏,就说明他们达到了相应的发展目标。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家长对孩子的发展心里有数。这就好像我们开车走在高速公路上,隔一段时间,路旁就会有一个标志牌,告诉我们离目的地“还有100公里”,……,还有“50公里”……

然而,那些没能进入早教系统的孩子,那些没有刻意通过游戏进行训练的孩子,他们仍然有机会通过真实的生活得到发展和锻炼。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们只要想一想:没有练习过穿木头水果的孩子就肯定不会喝酸奶吗?答案便很清楚了。

有一次,我和JJ一起去朋友家串门,那位朋友也是个早教的热衷者。我们到她家的时候,她正在教她儿子吃饭。小家伙当时可能快一岁了,坐在儿童椅上,好奇地看着妈妈。妈妈拿着一副牙齿模型(一定是非常昂贵的教具!),一边像演木偶戏似地,用手操纵模型使之上下开合,一边大声地有节奏地冲儿子说:“嚼,嚼,嚼!”

JJ说:“我妈肯定没这么教过我,为什么我没有长成一条只会吞咽的蛇?”

这个例子可能极端了一点。总的来说,我们这些受过教育的家长,大多会有早教的冲动。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喜欢追根溯源,早教正好满足了我们刨根问底的愿望。它能够给我们一根标尺,让我们时时衡量一下孩子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都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能够送孩子去上各种班儿,给孩子买些教材教具什么的。

但这并不能保证我们的孩子一定能走在前头。因为能力的培养既可以通过模拟的游戏,也可以通过真实的生活。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您想啊,那些从小就帮家长干活儿的农民工的孩子,甭管是小肌肉还是大肌肉,肯定都得到了充分的伸展,而且他们也肯定不会像蛇那样一吞一吞地吃饭。

 

关于早教的问题,我能想到的还有以下几个:早教是否能发现天才、成就天才?早教会不会使孩子陷入不快乐的童年?早教会不会抑制孩子的创造性?0-3岁是人的智力发展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发展是不可逆的,所以绝不能错过。这个看法对不对?限于篇幅,今天先写到这儿,明天接着博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