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近现代保定的城市“光源”

(2021-05-29 21:19:08)
标签:

城记

故乡

历史

随笔

杂谈

分类: 想当年

最近看到故乡的河北农业大学的一个校史宣传片中出现了一个遗憾的空白,作为1902年成立的农业专门学校于1921-1931年的十年间曾经并入民国河北大学成为农学院的历史竟然被完全忽略不计。十年历史被遗漏一般来说也属正常。这段历史的重要性现在的年轻人不可能了解,即使是上年纪的人知道的也很少,“数典忘祖”也就成了自然,因为这个“祖”基本无人知晓。但如果再继续忘下去,估计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真要永远错过自己近现代史上的城市光源。这道光闪烁至今与当今活生生的联系其实就是河北农大本身,老河北大学的另一半是现在石家庄的河北医科大学,在保定的传承人只有河北农大了。所以我说河北农大无论如何不能遗漏这段历史,保定也不能。

这段十年的历史多年里一直被忽略不计,连同它的老校园里八中的人知道的估计都很少。我是十几年前偶然在南开大学老校长藏伯平前辈的一本《七月的风暴——回忆保定第二师范的护校运动》(河北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中发现,当年支援二师学生与反动军警做护校斗争的人竟然来自与二师一路之隔的路西的“河北大学”的学生——河北大学的学生隔着马路往被围困的二师校园里扔大饼,还与二师的学生隔着马路用英语接头约定扔大饼的时间,包围二师的警察听不懂英语就愤怒地呼喊“不许说洋话”阻止他们接头。这段描写十分生动,但让我看出了“破绽”,那时怎么二师马路对面是“河北大学”呢?我知道的是,那里西边是老河北省委大院,东边是保定八中的校园,北部是河北饭店的后院,没人说过那里是河北大学。而我们都熟悉的那个东郊的河北大学是1970年从天津迁到保定的。藏伯平的记载是否有误呢?

挖掘历史证明,上世纪二十年代河北还叫直隶的时候,在保定真的诞生了一所叫河北大学的大学。它是直隶高等师范学校、直隶农业专门学校(也就是今天农大的前身)、直隶医学专门学校和直隶法政专门学校四个专科学校合并升级为大学的,是本土诞生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是京津之外直隶省的第一所大学,它的创办者是曹锟,创办了河北大学不久他还当上了“中华民国总统”,“曹锟总统”与河北大学也算留下了一段奇异的故事。河北大学创立时是直隶省的河北大学,也就是说直隶有一所大学叫河北大学,七年后南京成为首都后直隶要改省名,结果定名为河北省,这不是传说,是真实。河北大学比河北省早七年用了河北的名称。

当然这所大学只存在了十年就解散了,原址一分为二成立了河北省立医学院和河北省立农学院,多年后发展为河北医科大学和河北农业大学,也就是说河北农大的前身农业专门学校经过河北大学提升为本科后在原址变身为省立农学院了。这十年是它发生蜕变的重要十年。

这片地方是现代保定高等教育发源地,是直隶—河北大学教育的发源地之一。而三十年后在天津成立的第二个河北大学则是在天津工商学院-津沽大学-天津师范学院的基础上改建的。巧的是,如果将天津工商学院作为新河北大学的起源的话,它的诞生时间也是1921年。于是我们看到,同年诞生的二个河北大学一前一后都成了保定的城市之光的光源。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现象,值得珍惜。

至今关于保定诞生的河北大学都缺乏系统的史料,大多停留在民国时期一些报纸的零散记载,偶有少数文字记录,让我们看到一亩泉河水引入校园,再流出进入府河,校园里河水涣涣,亭台楼阁,风景如画;教授院长多为归国留学生担任;曹锟这个“大老粗“很尊重教授们,给教授发薪水都是用红纸包着银元奉上;大学形成了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农学院四院加预科共五科,在当年全国的大学里也算颇具规模;还听说北京大学名教授王重民曾担任文学院院长,时常坐火车来上课。等等。在网络时代还是不断有人上传老河大的黑白照片,总算让我们看到了它的大门和校园内外的景色,从而让我们大致根据图片想象那一片传奇般的校园。

它就是一亩泉河以北,西下关街以西到学府胡同那一片地方。当年东边是古刹灵雨寺,西边是“霍家大园“。灵雨寺旧址曾开办畿辅大学堂和直隶高等学堂(北洋大学预科,后并入北洋大学),之后是直隶六中。霍家大园则是直隶农务学堂-直隶农业专门学校的校园。曹锟创办河北大学,将北关的直隶高师和直隶医学专门学校迁入灵雨寺与直隶六中置换,再并入霍家大园,从而将两个校园连成一个大校园。可以想象,当年的河北大学成立后,北面的育德中学和路东的直隶二师组成了一个教育方阵,门口的一亩泉河与护城河交汇处形成一片大湖,大闸落差数米,洪波涌起,水落如烟,大湖中倒映着古城墙,是城外美丽的“西刹秋涛”风景区,这样的大学校园与风景区相依共存的景色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应该是十分耀眼,如果放在高楼林里的今日,则更是难得的清幽之地。而一百年前的保定曾经拥有过这一切。即使河北大学解散,东西两个校园变成两所大学,此处风景依旧。最令人感动的是,当时的农学院和医学院南北各开一门,用的一张图纸修建的大门,不同的仅仅是门上学校的名称。

河北农学院旧址后来成了河北省委大院,学院则迁到河南岸新校园办学。医学院旧址也就是灵雨寺旧址成了八中校园。

十年河北大学,让之前的农、医两所专科学校升格为大学学院,后成为两所独立的大学。老河北大学是河北大学教育的源泉。河北还有两个大学源泉:一个是直隶女子师范演变而来的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其绝大部分迁去石家庄成为石家庄师范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的主体;还有就是天津工商学院演变而来的天津师范学院—河北大学(1960)。三个源泉形成四所今日的河北主力大学,保定和石家庄各二所。而保定则是老河北大学的诞生地和新河北大学的最终落脚点。

现在保定东部的新河北大学蒸蒸日上,就要庆祝自己的百年校庆了。那么西边也是百年前诞生的老河北大学校园和校园前美丽的“西刹秋涛“景区还依然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多么希望,一亩泉河水还清之后,复建”西刹秋涛“风景区,同时至少在河北岸老河大遗址建一座历史文化遗址公园,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河北的大学教育源泉之一,在皇帝行宫灵雨寺旧址上建立过畿辅大学堂、直隶高等学堂和河北大学,还曾经是新中国的河北省委最早的驻地。品质生活之城保定应该有这样一座纪念公园。

  

下面是《七月的风暴》书影

近现代保定的城市“光源”

老河北大学大门和门外西刹秋涛风景区

近现代保定的城市“光源”

近现代保定的城市“光源”

近现代保定的城市“光源”

近现代保定的城市“光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