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四世同堂》的问答

(2021-03-07 14:39:27)

1老舍的北京话叙事

“《四世同堂》前87章的语调是很有北京地域特色的,所以在回译时,一定要和这种地域特色保持一致,但是这种一致性在细节上很难保持,因为译者很难确定老舍具体会选择哪些词,所以我在确定翻译风格时,一定要找到老舍最有特色的点,也就是老舍的京味。同样的意思北京话往往有不同的词语表达,有的可能不是老舍会选择的,但只要是京味言语方式,译文的总体感觉就与老舍前87章不违和。”

2回译的语境化问题。

首先要正确理解英文原文,英文理解不能出错,然后在译文准确无误的基础上,在英文提供的所有语码框架内想象北京话该怎么表达,好好看老舍前面87章的叙述口吻,用自己熟悉的北京话传达各色人等的对话。”

3人称方面比如有“天佑太太”译为“天佑媳妇”,“刘棚匠太太”译为“刘棚匠媳妇”,“外婆”译为“姥姥”,“钱诗人的舅爷”译为“钱诗人的小舅子”。

“我确实是有意识的对这些称谓做了私下修改,但没有在文章里说过。‘太太’改‘媳妇’,是我从自己的日常经验出发做出的有意改变。抗战环境中,作为城市底层平民,大家都已经穷困潦倒了,互相称叫‘太太’就不太合适。我刚看了下电脑稿子 ,发现开始我确实觉得写成媳妇更合适 ,如果是我写那个时代小说 我会说棚匠媳妇和天佑媳妇,但后来考虑到要与前边一致就改回“太太” 但应该是没改彻底 还是遗留几处 。像‘外婆’,不符合北京语言环境,可能是老舍在重庆为了更多的读者考虑所用,北京话甚至北京周围很大的区域都是称“姥姥”的。此处的‘舅爷’,这种称呼,妻子的弟弟即妻弟北京话或北方话口语都是“小舅子”。前面提到的“姐丈和舅爷”里的舅爷是指着孙辈称其为“舅爷”,但叙述语言中不能直接说“他是钱先生的舅爷”。所以我对此做了大胆修改。”也许不能叫修改,按说老舍中文原文里在此时应该也是说他是“钱先生的小舅子或妻弟”,但中文稿没了,就不能推测了。

4《悔过书》为何比较偏重文言

“首先钱默吟是一位老知识分子、诗人,他写出来的信,即使是用白话文来写,也不可能完全是口语化的,肯定比老舍口语化的叙述语言多一些书面表达,要更文雅一些。至于周绚隆先生的话,他的预期是写成纯文言文,我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如果你觉得有相似,那算是不谋而合吧。在译本完成之前,我们并没有就此问题专门交流过。”

5在《老舍小说里的北京话》把胖菊子形容成“油桶”改为“油篓子”“出版社、编辑对译本会提出意见,译本完成后,编辑交给一位北京老人看过,老人说,在老北京话里,没有“油桶”一词,老话里倒是有“油篓子”的叫法,我采纳了这个建议。除此之外,无论是编辑还是出版社对我的译本没施加任何影响。但记得具体责编会在原稿上留下一些质疑,我同意的就保留了,不同意的就仍然按照我的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