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国的住宅与文化

(2020-06-20 15:48:17)
标签:

出书

文化

劳伦斯

分类: about劳伦斯
     红墙,青瓦,绿窗,两层楼外加阁楼,一共六间小屋子,劳伦斯家这座房子处于这一条块最西边的十字路口上。当初劳伦斯的母亲执意租下这座把边的房子,为此每周要多付6便士的房租,按照现今的物价折合,每周要多付7-8镑的房租,就是为了西边多出一个小花园来,等于房子三面都有园子,可以种花养草。另外,还少了一家邻居,相对环境清静许多。这个从诺丁汉下嫁到矿区的城里女人在任何时候都不惜代价,要在工人阶级群里追求中产阶级情调,总是与她不得不栖身于斯的这个阶级格格不入。

    花园,这是区别英国中产阶级和劳动阶级住宅的重要标志。100年前如此,100年后的今天依旧如此。

    英国的中产阶级和劳动阶级住宅区往往是界线分明的,如某一片纯粹是中产阶级或中上阶级住宅区,房子大多是独门独户的别墅楼,有的是所谓的半独立即两家一栋的别墅楼,也有多户的联体楼,那里环境安静优雅,富贵气十足。我到劳伦斯的妻子弗里达与其前夫威克里教授生活过的诺丁汉梅普里山顶别墅区,寻找劳伦斯与弗里达一见钟情的那座别墅时,顺便逛了逛那里。浓荫密布,鸟语花香,各式别墅点缀其间,大片的花园绿地,是山庄的感觉,绝对是中上阶层的住宅区,现如今年薪5万多英镑的诺丁汉大学特级教授都难以跻身于此。说起这里,他们只能说那个年代教授凤毛麟角,薪水丰厚,所以威克里教授住得起梅普里山别墅区。

     但中产阶级里的普通人家却住不起那么高档的小区,往往和劳动阶级混杂在一个小区里。这种鱼龙混杂的地方,很难分辩某家人的社会地位。这时重要的参照系就是花园了。

有时你走在街上,发现那些联体的住宅楼家家格局一样,都是维多利亚工业化时代遗留下来的古旧红砖楼,朴素无华,但前窗都悬着雪白的窗纱,陈列着陶器铜器等,长年鲜花不断。劳伦斯家乡的矿工之家都是这样的。他们的前厅都收拾成小家碧玉样,和门前的小花园相映成趣,前厅的窗户或者用窗纱半遮住,或干脆一览无余着,纯粹是展示给外人看的风景,家家景色不同。一般的住房均是后院对后院而建,中间是胡同,供自家人出入;两边的前门面对的是大街,体面雅观。这小门小户住宅楼在中国是叫作“联体别墅”的。

     那么英国普通中产阶级和劳动阶级住宅的区别在哪里?

      区别就在那个园子上。如果连园子都没有,那肯定是劳动阶级的住宅;虽然有园子,但没有打理,甚至将园子铺上了水泥当停车场用,那说明这家人也不是中产阶级;如果前园还差强人意,后园变成了院子,还接出一间平房来用作厨卫,而不是温室花房,这家人仍旧算不上中产阶级。情趣高雅的中产者都将前后园子种满花草,春天水仙一片金黄灿烂,夏秋百花争艳,冬季盛开雪花莲,红浆果玛瑙般闪烁在冬青肥厚的叶子之间。他们甚至在后园子里建一个观景玻璃温室兼茶房,寒冬里照样享受春天。

     100年过去了,劳动阶级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英国的中低阶级差别表面上变得模糊了,但依然存在。我有幸住在诺丁汉的劳动阶级住宅区里,对这种格局有切身的体验 - 国家给我的奖学金只够我住在劳动阶级住宅里。

这些排子楼的前面自然看着体面干净,大街的卫生有公家维护。但那可怜的后院和后胡同则是阳光照不到的角落,杂乱无章,甚至是脏乱差,与英国这个绅士国家的称号一点也不相称。但这就是生活,和北京的破胡同相比,英国的“凤尾”已经算得上体面了。不过北京的破胡同里还有旧时的豪门大院痕迹,能看到点衰败的文化,这里英国排子楼之间的胡同则纯粹是杂乱无章,毫无文化可言。英国的住宅与文化
英国的住宅与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