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乡

(2018-10-10 16:55:57)
标签:

黑马

历史

文化

情感

分类: 散文/诗歌

1982年离开保定到2017年之间的35年,其实我一直没有真正“离开”,读书期间每次都是从遥远的福州坐二天二夜的车热切地回家过寒暑假,工作后节假日回家多次,但心态上既像一个“移民”返乡探视又依然有一个本土人对“本土”所怀的关切,感情是纠结的。难以言表的乡愁乡情终于在35年后我的散文集《我的保定,你的诺丁汉》里集中悠悠道出。但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本基本上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书在网络时代得到了保定几个微信公号的关注,这些热心的知音对我的怀乡写作进行了转发,随后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大学时期俄语专业的一位保定同学看到了它,竟然在网上搜索找到了我的博客与我取得了联系。这位同学就是俄语78级的董光。他是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的俄语老师,我们有足足35年没有联系了。当年我经常去他们班请教俄语问题,与他们半个班的同学都很熟悉,毕业时考研第二外语俄语的考试顺利过关与我经常向他们学习有很大的关系,我的脑海里一直不断有这个班的同学在闪现,所以他问我是否记得他,我立即用保定话跟他聊了起来。随之董光同学说向华北电力大学英语系提出申请,邀请我去进行文学翻译讲座。就这样,我毕业35年后第一次以一个学者的身份回到了故乡,这样的学术和知识性交流让我感觉是真正的回家,而非像个游客或思乡心切的“老乡”回家看看那么简单。我的学问对我生长于斯21年的家乡老城有用,这才是一个原乡人回家的真正意义之所在,我不仅以一个物理之身回到故土,更是携带着知识能量融入了这座日新月异的大城市,能给现在的学生哪怕点滴的启迪也好。


    那之后的二个月里我又分别受邀到河北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和我朝夕相处求学四年的外语学院(当年还是外语系)举办与劳伦斯文学和英语学习有关的讲座,我告诉听众说,我回到河大是双重意义上的回家,可以用哈代的一部小说书名来形容,那就是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还乡》),既是一个保定老乡回家,又是校友返校,我能将离开后35年中学问的结晶回馈母校,是我return的真正意义,而我与劳伦斯文学的邂逅恰恰肇始于当初的英国文学课堂,因为在劳伦斯的作品被禁多年后刚刚开始进入中国我就受到了其启迪,才能在读研究生时申报研究方向研究之,从而劳伦斯研究和翻译成了我这三十多年的“事业”,如果这些对今天的学生还能有用,那是最令我欣慰的事,回到起点,重新开始,向更高的目标行进,这或许是“我与河大”这个话题的最新含义。


    事实上我在
2010年就已经“潜入”河大了,那是在我的作品出版形成规模后,我在网上查了河大图书馆藏书里都缺我哪些作品,就一次性将二十几本书一并邮寄给了河北大学图书馆,校图书馆接受了我的赠书并发给了收藏证明,让我感到我每天都置身于母校了。去年我又通过校友会联系图书馆补上了这几年出版的新书。看到现在的河北大学新图书馆如此恢宏大气矗立在新校区,一片“英国红”建筑倒映在湖水中随涟漪荡漾,我就感到我的书在替我每天看着这样的景色,没有比这更令我有在场感的了。


   今年开学日那天我受到保定本地文化圈朋友们邀请,在保定著名的直隶尚书房进行了一次讲座,完全按照策划者的要求讲述我在保定的成长如何在我的小说和散文写作中如影随形,我的学问如何发端于在河北大学的求学,我少年的读书经历如何神奇地让我获得了崭新的视角去研究和传播劳伦斯文学真谛,我如何在本科毕业前就开始了文学翻译的实践并从此一直走出了研究与翻译并举的一条路。其实这些话题我在报刊随笔中都发表过,在电台和报纸的访谈中也都直抒胸臆畅谈过,但那些读者和听众里没有保定人,没有河大校友,因此那些
message
没有抵达真正的读者和听众,这次讲座算是一次真正的addresser and addresee之间的交流,又是在保定军校广场这样一个独特的地点,是真正的天时地利人和之举。年轻的保定电视台导演听说了这次讲座,热心地赶来录像,然后亲自操刀制作了一期专题访谈节目在保定电视台的《书香保定》栏目中播出了,那二天我应该是走进了很多保定人家,观众里面一定有不少我从街道幼儿班到大学时期的同学,有不少我的老街坊和发小吧。


   存在主义假说之一就是“存在先于本质”,我想我终于在保定存在多年后寻到了自己的某种本质,现在以理性的本质之身回到保定,内心深处依然隐匿着那个懵懂的男孩的淳朴情感,这是最好的回归。


   那天在保定站下了车,从西广场出来,我知道那是我当年“学农”的西大园村,我们在那里起过猪圈,记得猪圈臭不可闻,几乎无法干活,可我们大声地鼓励着自己:人家农民能干我们为什么不能干?“没有大粪臭,哪有五谷香”?我们竟然在哪里劳动了二个星期。现在的西大园竟然变成了现代化的广场了,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随后我用支付宝软件凭着我的“芝麻信用”免押金扫码打开一辆共享单车,在蓝天下清风中像中学时代一样风驰电掣地朝着母校三中骑去,我的班主任老师还在三中,这是多么幸福的回家之举。从改造后宽敞悠长的“双洞子”下穿过进入老城,每条街道还是原来的路,但两边的房屋都变了样,光华路(老车站街)古老的明清风格的灰色街景变成了现在不伦不类的杂乱无章市场街模样,我的户口在我离开前一直在十字路口的老四合院派出所里,至今还记得去福州前去那里起户口的情景,拿着户口缓缓地走在老街上冬日的斜阳中,在满街火烧和卤煮香气中穿过,考研成功后摆脱了毕业分配的噩梦,放松喜悦与离家的惆怅和对未来的憧憬让我意识到我八成是不会再回来了,人未去即开始了乡愁。如今我凭借着心灵的眼睛,依旧能辨别出青少年的方向,因为那路的下面有我的足迹在引领我,于是眼前的一切都消失了,一片瓦蓝,它们对我毫无意义,我的足迹引领着我在童年的街景中穿行,旁若无人,视若无睹地向着老三中飞驰,那里有我五年的朝朝暮暮,我就这样如梦如幻,亦真亦假,像在虚拟演播室里“抠像”录制电视节目,靠的是心灵的惯性行动,地之灵,地之灵,
the spirit of the place,此时此刻地之灵在引领我走向至纯至美,我的二个灵魂同时行进在我心灵的故乡。天是那么蓝,风是那么清,月白风清是故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