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答记者8问
(2015-09-20 13:35:18)
标签:
劳伦斯文化黑马微博 |
分类: about劳伦斯 |
这是《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的问题,后来记者将这个问答综合到其一篇专论中发表了,见最近的该刊857期。http://www.aiweibang.com/yuedu/dushu/56578089.html
1关于这次进行中的众筹出版《劳伦斯性爱作品经典》、《我们一起读过的劳伦斯》:
首先是要满足那些长期以来在博客和微博上与我交流并希望得到签名本的网友的愿望,让他们以低于定价的书价免邮费拿到签名本。上次《劳伦斯文集》出版后,网上很多留言,表示订购了但可惜没有签名本。我和出版社都感到遗憾。原以为六百多元一套的文集应该是图书馆购买,没想到很多个人购买了,说明了现在民间个人消费的潜力很大,也说明劳伦斯有特定的读者群。但为时已晚,想补偿已经来不及了。所以这次是个机会来弥补。
然后,如果确实有些读者愿意参加线下活动交流,也会办活动,能有作品朗读和讲座,满足读者的线下需求。但一般只限于在北京。
这种努力也是扩大劳伦斯作品影响力的方式之一。读者群也是需要培养和发展并保持的。
还有就是这样做当然能为出版前期部分资金到位提供保障。
2 劳伦斯在中国出版的第一部作品,以及早期出版情况
3 关于出版的劳伦斯作品,值得一讲的故事
这个公案如果没有前出版局局长宋木文的这篇文章,我们都以为是有正式文件禁止过的,一直想看到什么人在文件上的批示。结果现在所谓“禁书”一事是不准确的说法。看来什么事不透明的话就会造成多年的传闻和误解。
4中国读者对劳伦斯作品的接受程度如何?有无相关数据?
我没有太具体的数据,因为我没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但我文章里引用过有的统计数字,说四年中有一百多篇有关劳伦斯的研究文章发表,这很可观。有关这方面的数字,湖南衡阳师范学院廖杰锋教授应该有,他是研究劳伦斯在中国的影响的。我把他微信名片发给您,您可联系他看看。
5国内劳伦斯的研究状况
如您所知,我1995年发表了最后一篇正式论文就不写论文了,因为我不在大学,不用评教授。因此我就是翻译,为了翻译好和写点随笔才读些国外的论文和专著,所以不算研究者。国内的这些研究文章主要在各个学报上发表,还很踊跃。您可找廖老师要些资料和数据,他肯定有。他发论文,也在写研究劳伦斯在中国的书。
6与同时期的其他英国作家相比劳伦斯的域外写作问题
7摩尔所说的劳伦斯是“爱的牧师”是怎样的?
这个词组是劳伦斯刚走上文坛时自己说的,他就是要通过写作来成为a priest of love. 摩尔仅仅是借用了他的话而已。这句看似平常的话其实奠定了劳伦斯此后的写作基调,他的作品多与爱情和爱情的理念有关。这样的话与多年后福柯的话有所重合,福柯说:性在现代成了古老的布道形式的支柱。而劳伦斯恰恰将性看作是文学布道的场所,作家就自然是爱情的牧师了,性取代了宗教。这个新的命题很有意义。这也说明劳伦斯直觉的前瞻性,所以有人说他的作品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先知的风范,这种先知在当时或许被看作呓语,但竟然在多少年后成了常态,是后人看他作品的解读结果。在当时甚至可以被看成浸透情欲的作家(英国的小报在他死后这么讽刺他)
8劳伦斯画作与他的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
这个在拙著《劳伦斯叙论集》里我谈他绘画的那篇“肉身成道之道”里有全面的论述,可看一下。就是一种互文。甚至绘画启发了他的部分作品。还有诗歌。诗画合一的小说才更好看。可以说他的小说写作与他从传统英国风景画走向欧陆现代派绘画是同步并行并相互辉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