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有网友留言问我拙译的注解都是如何做出来的,因为他们发现我的译本脚注非常之多,而且大多对理解劳伦斯的作品很有帮助,他们注意到了我的辛苦劳动,这令我感到欣慰。在此一并说明一下
1
我弱冠之年暴虎冯河做起文学翻译,起步时采用的劳伦斯原版书都是1950年代之前的老版本,那时自己也买不来最新的外版书,都是从图书馆借,版本肯定老旧,一般是马丁塞克和海纳曼的英国版,没有注解。所以我那时翻译的中短篇、随笔和《恋爱中的女人》都是自己有疑问自己找字典或看文献然后自己做注解,有的还注解错了,如只看到一个杰罗姆的名字,就当成了我熟悉的那个K杰罗姆,其实不是,后来发现了只能在重版时改。
2
到翻译《虹》时我获得了一本苏联出版的俄文注释的英文版《虹》,就如获至宝,靠着浅薄的俄文底子,查着字典弄懂意思后做了不少脚注,在当时算很有学术价值的本子了。
3
后来有了英文注释本,再版时根据英文注释本修改和增加了很多脚注。但还是不太注重注释的出处问题,没有分别说明哪些是我写的,哪些是参考英文注释的。
4
直到翻译《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时才灵光乍现,觉得应该说明不同性质的劳动的性质,就将自己单独写的那些注解标明“译者注”,并在序言里说明这类译者注的脚注文责自负,其余的是参考原书的注解意译而出。以后不少中短篇和散文随笔的注解我都这样标了出来。
5可惜的是,有的出版社不太明白我标译者注的用意,也不问我,就全部删除了这个标注。有的出版社删了几个后发现我是有苦心的,就电话问我,我说别删,这是一种标志,他们就给我保留了。
6有时我写完自己的注解也会忘记标明“译者注”。
注解也是一种学问,不可忽视,况且对中国读者理解原书大有帮助呢。所以这方面一定得注意。看来我又有事情做了,那就是再版什么书之前对一下脚注,把自己做的注解都挑出来注明是“译者注”,再说明其他注解是意译别人的原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