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访大佛寺等故地无聊而归

(2014-08-22 22:58:17)
标签:

股票

分类: 嘲嘲闹闹

     有个老同学聚会约在三联书店对面一个老北京胡同里一座老四合院,是如今时兴的那种四合院餐馆,很有怀旧情趣的去处。这时我突然意识到那里就是美术馆后街和东街交叉的地带,二十多年前我在东四十二条上班时很喜欢骑着自行车寻找不同的路径上下班,也算给那种平淡的坐班生活增加乐趣。其中一条路就是从宽街向南钻曲里拐弯的小胡同,在最地道的老北京住宅区里探险,最终居然就钻了出来,到美术馆后街和东街的交叉路口,向南就是王府井大街,再向南就是台基厂和东郊民巷,就回家了。于是我就乐此不疲,不断钻胡同,发现从宽街向南,胡同赛牛毛,但胡同连胡同,路路相通,都能到长安街。

但我就是没注意美术馆东街向北的那条小胡同的名字,叫大佛寺东街。直到我前一阵子考证美术馆后街民国时期的街名时发现,它曾叫大佛寺西街,它东边曾有一座著名的大佛寺,寺的东边那条胡同自然就叫大佛寺东街了。奇怪的是,大佛寺没了,西街也改成美术馆后街了,但大佛寺东街依旧,大佛寺门口那一站公交车站的名字还叫大佛寺。

据网上有文章介绍:大佛寺在东城区美术馆后街7660号。该庙坐北朝南,创建年代无考。山门额上石匾敕赐护国普法大佛寺。前殿为天王殿3间,中为接引殿、东西配殿各5间,后殿为观音殿5间。中殿前有石碑两座,一为皇帝重建大佛寺碑文,另一碑为集善粥厂子碑记。民国时期,大佛寺东配殿改为佛经流通处(卖佛经),寺内庭院变成练武场。1957年,寺庙被拆除。现仅存一大殿及东西配殿。

我就提前一点到,先凭吊了一下赵萝蕤先生当年居住的美术馆后街22号院子的旧址,从方位上看,赵先生从小就在大佛寺边上长大,肯定少不了经常进大佛寺里去玩耍,大佛寺肯定给她的生活带来不少乐趣。可惜九十年代赵家经典的明清风格老院子遭到野蛮拆除,变成了某个大厦的前广场了,现在行人来去匆匆,就从赵萝蕤的住房地面走过,谁知道他们脚下的地面赵先生踩了几十年呢。老院子南面的老房子还在,似乎是从40几号开始排了。但大多开了小铺子,卖些杂货,还要把门脸上方加出一溜仿古的廊檐,木格子全涂成鲜红色,说是为了营造老北京特色。但房子下面是玻璃窗,里面堆满了塑料盆和塑料椅子,还有花店什么的。这条街算是天翻地覆了,彻底集市化,一片狼藉,说是乡村小镇一条街一点不为过。无处寻觅当年的静谧。真不值得一看了。

     然后我去寻找附近的老北京大佛寺旧址,据说76号里还保留着大殿。找到76号,那里已经盖起一座豪华的灰砖建筑,像会所,像宾馆又像私家豪宅,没有牌子。我问看门的,这里是大佛寺吗,回答说不知道。问还有哪个门通大佛寺,说不知道。估计这就是大佛寺的大殿部分,改建成仿古小楼了,但不对外开放,也许是什么单位。

寻访大佛寺等故地无聊而归

据说这是工商银行的会务中心了

    再转到大佛寺东街,小街热闹非凡,民居与小店铺混杂,弥漫着饭菜的香气,车水马龙。没得可看。20多年前的静谧安宁小街一去不复返了,想怀旧一番,已经没有旧可怀,一片乱糟糟的街景。

    然后去了胡同里四合院改建的饭馆,吃的全是老北京菜,芥末墩儿,炸灌肠儿,豆汁儿,烤鸭,杏仁儿豆腐,炒肝儿,焦圈儿等等,好不地道。主要收获还是见到32年没见过的跨系的大学同学,一个是当年的女高音文工团员,一个是海军少将,当年排球场上的猛将,当年都是叱咤风云的校园明星人物,我是台下和球场边的观众而已。却阴差阳错今天见到了,真是好缘分。大大弥补了寻不到大佛寺的失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