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感言
(2013-06-30 10:23:32)
标签:
文化 |
分类: about劳伦斯 |
一番命运的感言:
中国文化讲究“三十而立”,而我在学术和文学上的“而立”之年就应该是2014年了,我是把1984年的毕业之日看作是我在文学上的出生日,这之前的小学到研究生阶段的15年寒窗则是一个漫长的孕育期。
三年的硕士研究本属学历教育,但这个历程竟然被我又延续了三十年甚至可能还会延续下去,这既说明我懒惰也说明我执着,在继续自学自教并不断与读者分享我的学习成绩,而能一直走下来也自然有其道理,这里面有个人的文学追求因素,也有出版环境和读者需求的因素使然。总之,我取得的成就无论多么微不足道,集中在一人身上,就构成了一个文学翻译和研究者三十年生命的主流,因此值得回味和纪念。为此我编选了这部《劳伦斯读本》,以飨读者,也纪念自己的过往。这个读本最大的特色是,它是一个中国人翻译一个英国人的作品专辑。人们曾评价劳伦斯文学研究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利维斯教授是自命的劳伦斯侍僧(self-appointed
我是在1977年高考时考了俄文而偶然被英语专业录取上大学的,那次高考和奇妙的录取似乎是命运之神的显灵,决定了我以后的生存方式,或许这是我应该获得的最佳生存方式也未可知。那时学俄文,似乎是为了长大后有机会去解放“苏修”统治下的苏联人民,信奉的是“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结果我却因此上大学念了英文并以此谋生而非以此为“人生斗争的武器”,这是时代的进步使然;甚至进入了一个小城后街书生从来不敢奢望的英国文学研究和翻译领域。记得当时很多人都鼓励我放弃那次录取,争取来年考取一个一流大学。但我的懒惰和胆怯让他们失望了,我顺从了命运的那次安排,读了一个普通大学的英语专业,因为我不敢想如果我再次参加高考的结果会比这第一次更好,我相信那是命。
这就是我的命运,我让这部《劳伦斯读本》展示我的生命轨迹,也是回馈那次命运的安排:我对得起那次偶然中的录取。为此我在内心中默默地把这本书作为礼物献给我求学的各个阶段的母校,同时献给劳伦斯的故乡诺丁汉郡的伊斯特伍德镇,因为沉溺于劳伦斯的作品研读,我与这个小镇如影随形长达三十多年,在诺丁汉访学的一年中多次流连其间,我视其为我“心灵的故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