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大学老图书馆,这个旧照片是从网上找到的,网友说还在呢,但网页上一般只显示新馆,找得我好辛苦,以为老馆拆除了呢。当年发现劳伦斯的小说如此震撼,就躲到楼后面的砖堆上翻译了起来。
《菊香》,这是开启了我的劳伦斯阅读和研究之门的第一篇小说,那是1980年,我们的国家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大学课堂上刚刚开始适度引入一些外国现代作家作品,那之前我们读的多是狄更斯时代之前的作品,现代名家里也只读过萧伯纳的喜剧。我所就读的河北大学英语系请来了第一位外教,是刚刚在普林斯顿获得博士学位的一位年轻美国学者。他为我们开的英国现代文学课教材里选了四位作家的作品,有伍尔夫夫人、曼斯菲尔德、乔伊斯和劳伦斯,我偏偏喜欢上了入选的劳伦斯小说《菊香》,有一种震撼的感觉。20岁的我不满足于阅读,还一定要用中文替劳伦斯表达一遍,这小说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一种替人传道当牧师的感觉。后来读了一本劳伦斯的传记,书名是《爱的牧师》,意思是劳伦斯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充当爱的牧师角色。就想,我翻译他的作品,不就是要充当劳伦斯作品的牧师吗?即使只是个小小乡村教堂里的牧师,只要我认真地领会原文,努力用中文再现其魅力,我就是个小牧师---a
priest of Lawrence。
还记得那是1981年,在河北大学老图书馆后面乱石乱瓦堆积的地上,那里有几棵参天大槐树还是老榆树,有阴凉,很僻静,我就坐在小板凳上,膝盖当桌,偷偷地翻译(不敢让别人知道我有做翻译家的非分企图)。然后投稿给了《译海》还是别的杂志,从此泥牛入海。当时也没复印机,稿子丢了也就丢了。后来是凭着第一遍的记忆,重新翻译一遍,直到出书时才拿出来修改了一些地方。现在对照英文看,里面有些基本的错误令我汗颜,有些幼稚的句式令人发噱,但有些精彩的句子还很让我“惊艳”,这样的句子我现在绝对翻译不出来,那是需要青春的冲动才能搜索出来的汉语对应词语。所以我说翻译与创作一样,一定要早点开始,文字错误可以修改,但热情与幻想是找补不回来的。现在我在给20岁的我当老师,修改那个时候的修辞和文字,但也欣赏自己那个岁数上的冲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