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一提经济适用房,便觉得那得多么凑合呀,住那房子的经济适用男女得多么艰辛啊,估计和当年我们筒子楼的生活差不多吧。但千万别从字面上判断这个意思了。最近有个电视剧讲的就是经济适用男,简直颠覆了我们的概念。原来在北京想当经济适用男可不容易,条件就是:开宝来车,有套五环附近的高档住房,还要是白领,月薪估计得一万五上下,能在打折季去新马泰旅游。。。我简直崩溃了。如果我没有这么多年持续的稳定收入,没有这么多年的积蓄和炒房吐血外加勤俭节约,我连经济适用男都不如,基本上就要堕落为保障男了。
经济适用男其实是指标很高的,而且稍不小心丢了工作或年纪大点能力差了就落入保障男的泥坑里了,那种箭在弦上的精神生活一定紧张万分。
用这个标准一量,生活中大部分人是保障男或保障女。如果说只有到了经济适用水平才叫幸福,那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水深火热了。就看你怎么对付和怎么看待了,如果没点耐心和韧性,没点超脱,想不开,这日子就不好过了。
那天电视上看到一个五十岁的大男人,幸福地获得了进入一室一厅的保障房,里面设备齐全,房租就几百元,感动得都哭了。
我就想到经常在城乡交界带黑压压的公交站上挤车的那些保障男和保障女们,他们好不容易挤车出了城,还要再挤郊区车回双桥、通州、顺义的半乡半城的住宅小区里,有的干脆是挤车回河北的燕郊和涿州。有一次半夜我从双桥农场过,发现那片昏暗的城乡交界带竟然是那么热火朝天,满大街都是人在逛,在吃烤串,在马路边喝酒,那里也是北京。用现在这个电视剧的标准,这些人离经济适用还差得远呢,是新时代的“混在北京”。更不用说那些合租房的凤凰男和凤凰女了。
我似乎明白,如今的年轻人最低目标得是艰难地当上经济适用男,而且能混到这个档次是相当难。如果是姿色一般,本身质量一般的女孩,能找到个经济适用男应该说是很幸福了。但那些同样条件的经济适用女肯定是还要向上盯着高富帅的,可真的高富帅人数又太少,所以剩女遍地开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