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一晃就是10年。网上看到很多关于纪念9.11灾难10周年的文章,很为我们的媒体如此有国际视野感到欣慰。而这些天的美国正是如临大敌,采取各种防范措施,防止任何可能的恐怖袭击。我们这边轰轰烈烈地准备过中秋佳节,满北京大街车水马龙,节日前后大堵车,忙送礼拉关系的车堵满了大街小巷。真是东西两重天啊。在这样的语境下谈我们怎么关注9.11总是感到不得要领,好像我们这个世界和美国及穆斯林世界都没什么关系,如果说有也是贪官的赃款存在美国银行,贪官的子女大老婆什么的在美国获得了绿卡,富人们已经或打算移民美国,媒体上高唱反美的人们偷偷办了美国绿卡。对老百姓老说,我们和美国什么关系?估计就是我们交的税钱被国家买了大量美国国债砸在美国等着不断贬值。因此我对9.11的感受没有爱美国和恨美国及靠骂美国赚了钱就移民美国的人那么强烈。我唯一祈求的是,有些志得意满的同胞,不要像当年事件发生时那样公然地表示幸灾乐祸就行。
当然9.11会唤起我恐怖的记忆,因为10年前的这天我就在纽约乡下悠闲地住着,因为同伴偶然到农场大屋里看电视发现不远处的纽约大楼被炸毁了,才招呼我们都去看直播,于是我赶上了看到第二架飞机冲进大楼的一刹那。然后我面临着马上要去肯尼迪机场上飞机回英国。那几天的恐怖是难以想象的。写作之家的主人说如果我不原意走就接着住下去,不收我的食宿费,但各国作家都没有表示要继续住下去的,我们都表示只要机场正常营运,我们就按合同约定期满就走。但心里的恐怖是真真切切的。可以说我和纽约人一起经历了那段恐怖时光。到纽约我上地铁去机场,发现地铁里井然有序,我东张西望转车时还有个美国老人热心地主动问我去那里,去哪个门转车,那是个多么普通但友好的美国老人!那是我冒险上飞机前接触的最后一个美国普通人,他让我感到心里踏实。
打开邮箱发现一个劳伦斯爱好者的网络通讯组里一个加拿大人发的邮件,提醒大家今天是劳伦斯的生日,而且100年前的《英国评论》9月号发表了他的短篇小说《彩色玻璃片》,说要仔细读这小说来纪念这个作家。我想趁着放假,我与其读不如干脆翻译出来的好。那就今天开始先翻译几段,算个纪念吧,平平静静地过中秋,平静地过这个9.1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