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古典的场合古典地相聚

(2010-12-13 22:58:43)
标签:

傅惟慈

张玲

聚会

俄式餐厅

休闲

分类: 想当年

有一年多点没见傅惟慈老先生了,平日里忙于事务,也没打过电话。这次我的业余记者生涯文章结集为《文学第一线》出版,最要感谢的,如我前言里所说,就是傅老爷子,因为我是在1988年在慕尼黑结识了他,后来拿他当采访对象写了我平生的第一篇文学人物专访,从此就时断时续地写了几十篇,一晃个儿,老天爷,我认识 傅老师二十年有二了!

出了书,我自然要送书到傅家,顺便约了责编小高,打算聊一会儿就请傅老师到不远处的莫斯科餐厅用晚餐。当年在慕尼黑我经常回宿舍晚了,就蹭傅老师的饭,这次我一定要请他吃个饭。

但没想到,就这一年里,老傅经历了两次手术,一次是摔了股骨头,换了人工的;接着又是腰椎间盘手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医生不肯做,怕出意外,坚强的傅老师坚决要做,说:我不能就那么躺床上混日子,一定要站起来。86岁上,硬是熬过两次手术,站了起来!太伟大了。见面后他精神很好,只是腿脚不太方便,还开玩笑说:命中该有一难,文革中没遭大罪,没被红卫兵打伤,后来也没得过大病,这部老天嫉妒我,就让我摔一回,哈哈哈。

那天见他不方便,只好作罢。几个月过去,我再次联系他说老莫那儿该去啦。我知道傅老幼年随父亲学俄语,一定对俄式大餐有情结。果然如此。

老先生真是善解人意啊。他家那个窄胡同,开车进去对我来说是个考验,里面停着一些车,没人指引提醒你就开不出来。我很为此犯难,就决定打车去接他。没想到老头儿早替我想好了,说,约个时间,我让小保姆把我用轮椅推到胡同口,省得你开车进来麻烦。

然后他对我说,老莫那里就是吃个气派,但太贵了,其实它不远处有另一个俄式餐厅,菜一样好吃,但因为名气小地点偏,所以价格便宜。就去那里,他常去,还有打折卡呢。看来他真是西餐迷。

进了那个俄式餐厅,果然环境温馨典雅,又没有老莫那种金碧辉煌,应该说很舒适,很好。这时老傅就开始用英语跟我说话了,说这里不错吧,其实菜谱和老莫的一样,和老莫同属一个大的公司,但价格能便宜三分之一,咱们老朋友就实在点。我知道他这是怕周围的人听到他说这里便宜而不好意思。

那天老傅一定要我请翻译哈代的老翻译家张玲来一起见个面,原来傅老师是张玲的父亲、大名鼎鼎的哈代早期译者张谷若老人的学生,按老礼,还称小他10来岁的张玲为师姐呢。张老师一看这个餐厅的菜谱和环境也说很实在,达到了西餐大菜的基本要求。我心中暗自说:应该算典型的GENTEEL水准哈。

其实傅老口味很简单,就是简单的沙拉,烤猪排,黑面包抹黄油,果汁,最后来一客奶油蛋糕,非常老派的吃法,对有人点的比萨饼他和张师都是排斥的,认为那不应该是俄式餐厅应该有的。年轻人就说你们OUT啦,现在的西餐厅如果没有比萨饼营业额就上不去了。但他们坚持俄式餐厅只吃俄式菜。张老师还点了最典型的俄罗斯奶油烤杂拌。他们的吃法可说是恪守古典。

那天傅老师送给我们的是两本上海译文再版的格林的小说;张老师送给我们一本她翻译的《傲慢与偏见》和一本自己的周游世界的散文集。我把新出版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送她,她大声说:终于可以出这本书了,我可以留个纪念,但我不会读,因为我是女人,不愿意读男作家笔下女人的感受。声音之大,旁桌的人都能听到,莫名其妙地看我们。估计现在很少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大声地谈论文学了。张老师果然古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