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黑马
黑马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828
  • 关注人气:20,5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雪化雨忆英伦

(2010-03-01 20:59:06)
标签:

沃森

诺丁汉

情感

分类: 想当年
  

这个 正月十五过得可叫充实。因为感冒,服了药直到中午才醒来,于是便开始了一篇紧张的序言写作,一直写到夜半时分。第二天就是周一了,我必须把这篇序言发回给出版社去。这本书是恩师约翰·沃森教授的封山之作《劳伦斯:局外人的一生》,中译本马上就要出版了,朋友特约我做序,我应该感到荣幸-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弟子为老师的书做序的道理的,按说应该请沃森教授为中译本写个序言,由弟子翻译;但也可以破例由目的语国家的学者作序,我也就斗胆上阵了。

一边修改拙序,脑子就又一次次回到9年前在诺丁汉追随他研习劳伦斯作品的日子。那一趟英国确实没有白去:在劳伦斯的故乡和他的母校里从师一位英国教授学习他的作品,这个教授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劳伦斯学教授,而且在沃森退休后,这个教席就取消了,可谓空前绝后。

2000年我到诺丁汉大学的劳伦斯研究中心作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见到沃森时第一句话就是:“我来诺丁汉是来找两个人,一个已经死去,一个还活着,他们是劳伦斯和你。”(I come to Nottingham for two menone deadthe other alivethey are Lawrence and you.)我不知道,自诩为劳伦斯学的小牧师的我见到大主教时居然如此语无伦次,而过后发现,我的话是一首精练的诗!

在诺丁汉大学的湖光山色中追随先生学习的一年是难以忘怀的,同样在离大学几英里外的劳伦斯故乡的游走探访也永志难忘。先生的言传身教与劳伦斯故乡活生生的风物人情,让我对劳伦斯的作品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和最感性的体认。也只有在这之后,我才能在翻译《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时进入理智与感情的最佳状态,这是把握一部世界名著所必须的,我有幸体验到了。

 这次通读先生的封笔大作,算是又上了结实的一课,书上的文字在别的读者看来仅仅是一串串英文,而在于我,那些英文就有了声音,那是老师的声音,我能听到他在说这本书,他的语调声腔立即在我耳畔鲜活起来,仿佛就看到他还是坐在我们的教室里一样。

改完最后一个字,上网发走,伸个懒腰,我走到窗前拉开窗帘看满天的爆竹烟花,却发现天公降雪了!多么神奇的雪,真是正月十五雪打灯啊!我立即欣喜若狂,奔出房间,抄起扫帚清扫台阶上的雪。一扫帚下去,我就感觉到了,这是春雪,细软绵白,扫帚过后,下面的地面是潮湿的,发出氤氲的水气来。而寒冬里的雪则是干爽的,毫无水分似的,扫过后地面依旧是干的。随之我感到落到头上的雪立即化成了水雾,冰凉地流到脸上。春天真的来了,报春的是这甘冽的春雪。

早晨的景色则更为神奇:我是在潺潺流水声中醒来的,周围的楼,屋檐都在滴水,树干上也在滴水,坡顶上汇集的雪水流入水槽后形成了哗啦啦的水流,再流入铁箅子下的水沟,四下里到处是水声作响,倒像是小河淌水或泉水丁冬。淡薄的阳光洒在湿润的房屋和树木上,让人感到是在下着一场晴雨。这样的景象又让我想起英格兰中部和诺丁汉的冬天来,那里的冬天温和湿润,几乎雪过天晴后都是这样到处潺潺流水的景色,因为那里地势起伏不平,特别是诺大校园里,处处是逶迤起伏的坡地山凹,竟能看到哗哗的水流顺坡而下,似清亮的小溪。

虎年的春天就在元宵节的飞雪中悄然到来了,在我浑然不觉之间忙碌地工作时悄然来到了,还让我读着老师的书时忽逢类似诺丁汉的雪后景象,让我惊喜,让我欣慰,似乎是在犒劳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