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语,英语,我山寨了你,so what?(2)

(2009-10-12 23:46:16)
标签:

山寨英语

美语

中式英语

规范化

教学

文化

分类: 嘲嘲闹闹

       可爱的山寨英语

今年5月份,国内某网站的《十大爆笑中式英语投票》,7000多人的投票选出一些令人爆笑又有趣的中式英语来:

  NO.1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NO.2 How are you ? How old are you?

  怎么是你,怎么老是你??

  NO.3 You have seed. I will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 BrothersTogether up! 你有种,我要给你点颜色瞧瞧,兄弟们,一起上!?

  NO.4 You ask meme ask who

  你问我,我问谁?

  NO.5 We two who and who?

  咱俩谁跟谁?

  NO.6 No three no four

  不三不四?

  NO.7 Horse horse tiger tiger

  马马虎虎?

  NO.8 One car come,one car go,two car pengpeng,one car died!

  关于一场车祸的描述?

  NO.9 people moumtain people sea

  人山人海?

  NO.10 If you want money,I have no;if you want life,I have one!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美国“全球语言监督”机构也发布报告称,上世纪30年代逐字翻译的中式英语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已经进入英语的标准词组。而今天中国2.5亿的英语学习者,正在让国际英语经历前所未有的中国式英语的强烈冲击。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20%,超过任何其他的来源。

看来从整齐划一的实用角度,我们要像沪浙苏三地那样大力规范化;但从文化创意的角度考虑,我们不妨在文学作品中加强中式英文的固化,或许多少年后这些山寨英语就成了正式的英文词汇呢,对文化大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促进。我在和外国人打交道时有时就故意说些中式英文逗他们,让他们了解同样的意思中国人怎么表达,如表示“天啊”时,我就说:Oh my  mom!他们马上就猜出来是My god的意思,并会心地大笑。

   这次国庆大阅兵,我们的英文电视直播中有关那些游行方队的名称很多就是按照中文直译,看上去有些莫名其妙,但仔细思量反倒觉得山寨得特有意思,让老外琢磨去吧,让他们知道中国话原文就是这么说的。如“浴血奋战方队”就翻译成"Struggle in Blood" Formation;“我的中国心方队”直译成"My Chinese Heart" Formation;“春天的故事方队”直译成"Story of Spring "Formation;“开天辟地方队”直译成"Creation of the World "Formation。老外们如果不懂中文,绝对不知道这些方队的意思是什么,不知道一堆穿西装的中国人站在彩车上怎么就成了"My Chinese Heart",那个队型也不是心型啊,什么意思啊。但中国现在强大了,他们不懂就得研究了,那个“在血水里扑腾”是怎么回事啊?哦,看看中国近代现代史吧,中国人一直在流血牺牲在打仗,新中国是这么流着血打出来的。现代战争倒是不在血里战斗了,全定向轰炸,从万里之外发射导弹,把人全埋在瓦砾里,想浴血都浴不成了,血都来不及流人早压扁了。所以说我们的英文电视字幕直译很有意义,为历史保留原汁原味,连血腥气都保留着呢。这就是山寨英文对英文词库的贡献哈。国家小了,可忽略不计了,就没人搭理你的山寨英语,反倒笑话你;国家地位让人不得不重视了,你山寨了英语,反倒成了对英语的贡献,这世界就这样哈,没理可讲。就像很多美国人,都自称自己说的不是英语而是美语-We speak American!我第一次听一个美国人表扬我You can speak American!我居然没听懂,还是别人替我解释,我才明白的。

   那好,同志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说中格力士吧,Lets speak Chinglish!老外爱懂不懂,他有求于你时,他就得懂;当然你到了美国有求于人家时,还是说正确的American,在英国说正确的English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