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籍华人钱教授得个诺贝尔奖,我们的媒体却在人家姓名前加个定语“钱学森的堂侄”,不知是出于什么心理,反正我看着和听着都别扭。似乎钱学森比他这个堂侄子在这个时候更重要,似乎如果他不是钱老的堂侄子他就得不到诺奖似的。真不明白人们都怎么了。这么个称呼估计也不是小钱教授乐意听到的,人家首先是自己,然后是他老婆的丈夫,儿女的亲爹,他爹的儿子,爷爷的孙子,亲叔叔的侄子,然后才是钱学森的堂侄子,在人家的亲人队列里,钱学森应该排得很靠后,却被我们的媒体几乎弄成了主语,真是可悲。其实是冲那个奖去的,因为没有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得过那个火药商的钱设立的奖,就死活把钱老拉出来遛遛,估计我们德高望重的钱老也不同意这么个宣传法儿,也替这些人感到可悲。
真正的新闻顺序应该是:美国什么什么大学教授钱什么什么获得。。。奖,然后是讲他的发明创造和功绩。都说完了,作为“花絮”可以提一下他与钱老的关系,如果他们之间过从密,还可以多讲几句,但不是在新闻里,而是在小专题或花絮里。
对那个奖为什么没给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没必要五迷三道地着急,那是时间问题,早晚会有,至于这样吗?太可笑。其实文学奖得主高行健就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只不过加入了法国籍而已,事实上我们的同胞里有人得了。还有杨振宁,也是中国大学毕业后才去的美国,相对来说,比起钱老的堂侄子,他们都更值得我们骄傲,更值得我们认同,你把钱老推到前面,我们在感情上还是不觉得作为abc的小钱教授离我们更近,更近的还是高行健和杨振宁。
我还在电视上看到日本的领导给美籍日本人的诺奖获得者发贺电了,而我们的高作家就没得到这样的贺电,连他的中国同行及他曾经属于的组织作协也没给他发个贺电,死活把他当成是外国人,臊着他。这就叫马车过河-没辙。没有宽厚的心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