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俺的随笔 |
据说我们国家四月二日也要庆祝国际儿童图书节并借此机会创立自己的国家儿童阅读节,我听后当然十分高兴。可能是因为我最早接触IBBY并最早将这个组织和这个节日介绍到国内的原因,有关方面约我就此写篇东西,这是给我的殊荣。但作为民间草根,我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来,就写了几句感怀,聊做“意义”,并附上一篇多年前写的有关这个组织和节日的创始人叶拉莱普曼夫人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汉斯爷爷想不到的
黑马
汉斯·安徒生爷爷今年四月二日的生日一定特别快活,因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在这一天同全世界一起庆祝国际儿童图书节,不仅如此,还创立了自己的中国儿童阅读日。可以说是三喜临门。
这一天,作为一个老儿童的我盼望了二十年 – 从我于1986年第一次向国人介绍国际儿童图书节开始;这一天,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的会员国们也盼了二十多年,自从1985年他们呼吁中国加入这个“儿童图书的联合国”开始 – 从那之后,我们在1986年加入了这个组织,直到2006年,中国作为主办国在澳门召开了它的第29届大会,并如此之快地在一年后就正式庆祝这个组织创办的每年一次的国际儿童图书节。至此,我们与这个儿童图书的联合国全面接轨,而且还富有创意和发展。作为一个大国,我们理应有这样的姿态和创新。
国际儿童图书联盟在五十多年前成立,是在纳粹德国战败后的废墟瓦砾上升起的第一面人类和解的纯洁旗帜 – 它的口号是“通过儿童图书达到国际理解”, 从儿童做起,化解国家间的误解和仇恨,避免人类重蹈二次大战的覆辙。在此基础上于1967年创办了国际儿童图书节。这一举措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现出它的历史远见和英明:当“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刺向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时候,各国各民族之间最缺乏的就是相互的了解和理解,这既是个文化冲突的问题,也是实际交流的问题,很多误解和战争往往就源自误解和缺乏沟通。而促进民族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又有什么比“从儿童抓起”更好的起点呢?成人之间的理解障碍一旦形成就难以消弭。由此可见多少年前这个看似“小儿科”的“善举”到全球化进程加剧的今天看来是对人类的沟通做出的多么实际又多么伟大的贡献!
在实际生活中,图书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传播方式,有着其他媒介所没有的传统厚重感,有着薪火相传的温暖感和质感,是文明传承的“母体”。让儿童从小接触书籍,培养每个人的“书卷气”似乎一直是文明社会得以进步发展的根本,这个古老的文化载体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焕发新的青春.。让每个儿童都有书读,让大家有更多选择,仍然是成人对儿童的一种爱心和责任,是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起点。因此,国际儿童图书联盟和国际儿童图书节的任务和目的仍然是任重而道远。我们中国在这个组织中无疑起着重大的、其他国家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今年庆祝这个节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应该当主办国,主办某一年的国际儿童图书节,还要让每一年发布到全世界的图书节海报上有中文,由最富盛名的中国作家为这个节日书写献词,让我们古老而年轻的文明之声传达到全世界儿童的心海,真正与这个节日互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是任重而道远。
而今年我们庆祝国际儿童图书节的同时,创立了我们的国家儿童阅读日,这是在新的资讯媒体迅猛发展的新世纪里对图书节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实际是站在巨人肩膀上,与时俱进,更上一层楼,让图书和因特网和手机和各种传媒产生良性互动,促进儿童的阅读积极性,促进知识的传播,让图书的魅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让图书的传播渠道更为畅通,让“书卷气”浸润人们的心灵,在整个社会弥漫。因此阅读节是图书和新媒体的契合点。我相信,我们的汉斯爷爷看到这个新的局面,也会笑逐颜开,表扬我们有出息,又进步了。
给汉斯爷爷一个手机,让他坐在地铁里一屏一屏地读他的童话吧,新鲜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