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尤利西斯》三题

(2007-01-16 22:38:40)
分类: 书评/序/跋

这里收录的几篇书评是前几年发表在文汇读书周报、书屋和译林等报刊上的,将收入俺将出版的散文随笔集里,先放在这里献丑。

 

 

 

幽默·流亡·爱

      《尤利西斯》三题

     那个朗润的五月天儿里开了《尤利西斯》研讨会。很想静心旁听一下中外学者们解读这“天书’的高见,以此打消早先读劳伦斯戏说《尤》书“无聊’、‘冗长’、  “行将就木”、  “嗓子眼儿里的死亡之声”给我留下的不良印象。却不料一些耆宿寿星和学问大家正襟危坐着铿锵论述《尤》书出版与改革开放,便觉得有必要让自己思想放会子假。

      据说出版《尤》书是中国“进一步’开放之象征的理由之一是,其第十八章(最后一章)比《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之性描写更有深度和力度。当我表示怕看不懂《尤》时,某大师对我说“先看最后一章’。言外之意,连这都能开了禁的,还有什么不能放行?果然,那房中动词都彻底译成中国俗语了。

     当然到了讨论会上这种私话绝没人说的。由此我极感庆幸能有大师私下对我坦言,所谓先辈寻常语、人间未见书。这是林语堂所谓与名人“交游接触,朝夕谈笑、起坐之间”受其“寻常语”点化的理想教育方式.

    于是我忙约了这位激情澎湃的爰尔兰乔伊斯专家采访,谈完“正题”,便一刻千金地请他放松谈点寻常话。便有了这意外的收获.

    大卫·诺瑞斯先生是都柏林大学教授,还是爱尔兰国会议员,但他那似乎永远亢奋的戏剧念白腔调表明他首先是个艺术家.也难怪,他一年要周游世界做文学讲演,没有激情、口才和高亢的丹田之音是不行的。

他首先让我吃惊的是,他说爱尔兰人读《尤》书时会常常burst into laughter,放声大笑。我的天,“天书”也可以让人大笑吗?哪个中国人读《尤利西斯》时不用说常常,可曾爆发过一二声,不用说大笑,小笑了吗?萧乾大译家也未曾告诉过我们这书还可以教人幽默而笑,他只不断地告诉我们“天书——弟子萧乾虔读”。诺瑞斯说,乔伊斯对爱尔兰人的语言颇有研究,把玩得出神入化,跃然纸上,处处透着爱尔兰式的幽默。看来,我看完最后一章后应该马上去找那些能让我破口大笑的笑点。

第二点教我颇有感触的是,诺瑞斯大笑着告诉我:在乔伊斯的时代,成百的青年艺术家混迹于都柏林,想混成作家、诗人、音乐家和画家什么的。他们沉溺于此便再也浮不上来。倒是乔伊斯、肖伯纳,贝克特,这样流亡国外的人成了“腕儿”,在国外用英文和法文写着他们心中的爱尔兰,成为爱尔兰民族精神的忠实传播者,流亡帮了他们的大忙,拉开距离,使他们更能看清自己的祖国。因此乔伊斯终生选择流浪,甚至做了异乡鬼,魂葬苏黎土。“流浪是我的美学”,这声音是“弱的天才”的强音。看来这已经成了一条艺术规律:把祖国装在心里去流浪,这是何等痛苦而又浪漫的举动。其结果是文学的真实,每一个场景,每—段对话都要靠坚实的记忆和孤独的遥远咀嚼写就,那是何等寂寞的体验,它让我想起单独囚禁在荒岛铁屋中的无期徒刑犯,不停地用母语同自己说话.

《尤利西斯》的central message,诺瑞斯说,是爱,人类之爱。

乔伊斯笔下的小人物如同他本人一样是弱者,一个布鲁姆是备受挤迫的犹太人,却能无私地给人以爱;一个是寻找着父爱的青年斯蒂芬。百十万字的‘天书’竟是用来写这样两个弱者的渴求,写他们脆弱纤敏的心灵,还有什么样的文学比这更能表达弱者对和平、对友爱、对正义之无助的向往?乔伊斯这弱的天才在此真是弱到了极点,他太忠实于自己的弱,以至于无法虚构出一个振臂一挥把爱尔兰多灾多难的人民扯出苦海的智勇双全的英雄。这样的真实人物在爱尔兰出现过,电影《勇敢的心》将之渲染到了极致。但乔伊斯没有虚构这样的民族英雄。这教我想起冉·阿让,想起卡夫卡,想起君特·格拉斯,想起《日瓦戈医生》。欧洲文学里似乎盛产这种弱者。

我不知道,当几万套《尤和西斯》被中国百姓消费之后,他们可曾听谁这样解读过它?如果没有,我想告诉你一个爱尔兰专家用寻常语这样告诉过我。谁都爱听私话而不喜欢官样文章的误人歧途,是不?《尤利西斯》,译林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