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黑马
黑马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828
  • 关注人气:20,5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答德国汉学家问(1,关于灵感)

(2006-03-26 17:05:55)
分类: 答问/问答
 

德国年轻汉学家Dr.Alexander Saechtig(现为德国歌德学院讲师,翻译有巴金小说,出版有郁达夫研究著作等)近日来信就文学创作提问我,下面是我简单的答复:

 

1.       请回忆一下, 您的创作冲动是由什么引起的? 是由一件事, 一个人, 或者由于其他?

这个问题很大,不好回答。写短篇往往是因为一个人和一件事突然受了启发。但写长篇就不一样了。«WPS的花心»是因为一件小事勾起了很多联想,想起与主人公相似的很多那种乡土作家和地方作家,他们想靠写作出人头地很不容易,他们的经历很苦又难以向外人道。所以我是怀着同情去写的。«疯狂的记忆»几乎是我童年生活的一小段作背景的,写得很顺手。

但《混在北京》就不一样了,它虽然是以我居住过的一个筒子楼为背景,但人物、事件等则是我多年生活的积累后突然爆发的结果,写着写着往事仍不断涌现着,象无尽的泉水奔流。

  《孽缘千里》则是我从童年就开始酝酿在心的一些东西,一直想不通,弄不懂,后来长大了,经历了国家的起伏变动,似乎解开了很多小时候不懂的疙瘩,所以到三十多岁才开始写,那是我个人心灵的小小史诗。

 

2.       在日常生活中, 您是否观察人的活动? 特别注意些什么?

我总在观察人的活动,几乎是全方面的,从外型到言谈举止。特别注意人们的表情,从他们的表情判断他们的内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