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答问/问答 |
德国年轻汉学家Dr.Alexander Saechtig(现为德国歌德学院讲师,翻译有巴金小说,出版有郁达夫研究著作等)近日来信就文学创作提问我,下面是我简单的答复:
1.
这个问题很大,不好回答。写短篇往往是因为一个人和一件事突然受了启发。但写长篇就不一样了。«WPS的花心»是因为一件小事勾起了很多联想,想起与主人公相似的很多那种乡土作家和地方作家,他们想靠写作出人头地很不容易,他们的经历很苦又难以向外人道。所以我是怀着同情去写的。«疯狂的记忆»几乎是我童年生活的一小段作背景的,写得很顺手。
但《混在北京》就不一样了,它虽然是以我居住过的一个筒子楼为背景,但人物、事件等则是我多年生活的积累后突然爆发的结果,写着写着往事仍不断涌现着,象无尽的泉水奔流。
2.
前一篇:答德国汉学家问(3,关于浩然)
后一篇:答Ingrid Klu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