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护文化遗产与保护我们的心灵

(2006-03-20 15:30:25)
分类: 俺的随笔
 

文化遗产与心灵的拯救

黑马

 

一说起文化遗产的保护,脑海中立即出现的是老北京古城墙。如果那宏大的城墙和那些巍峨的城门楼不被拆除,那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文物保护奇观。可惜那个年代我们不懂,而且还因为“破旧”而兴高采烈,现在回想那种全民拆城的热烈场面,还觉得是一场热闹的悲剧。但令人痛心的是,在这个我们什么都懂了的年代,大规模的文物破坏活动还在每时每刻无情地在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里进行,真正的古城还剩几座?我们任何一座古城在欧洲都会当成国宝的,可我们却仗着“地大物搏”尽情地糟蹋而毫不心疼。现在的破坏是理性的破坏,为的是钱。我真的不知道,那些为创造“经济奇观”的地方官员和惟利是图的开发商在亲手拆除自己祖先留下的文物古迹时何以丝毫不动容,这些人的心肠何以如此铁硬?他们之间利益上的勾结何以如此在光天化日下受到保护?旧社会的官僚资本主义到现在发展为资本官僚主义了,剩给我们老百姓的只有痛心不已,但也只是痛心而已,因为我们无权管,也无钱去贿赂谁,只能偷偷地痛心。

       而我们现在一说保护遗产,似乎还很功利,首先想到的是保护古建景点和风景以此来吸引游客,赚钱,拉动地方经济。因此反倒事与愿违,会出现风景区里盖大量别墅、大力开发商铺的现象,反倒破坏了风景区的景观,毁坏了很多老建筑。所谓不成为遗产还能残存,成了遗产反遭破坏的怪现象。

 因此我觉得保护文化遗产,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也不是一个为了吸引游客的问题,如果停留在那个水平上就和破坏文物的心态如出一辙了。保护文化遗产首先是一个爱心的问题,怎样让人们懂得保护浸透了祖先血汗的一砖一瓦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根,让我们懂得我们血脉的传承。这种教育和实践应该是从我们身边一点一滴的事情做起来的。我们在欧洲的任何一个小城镇行走,都能体会到这种与祖先“对话”的温馨,感到他们和他们的祖先之间没有割断联系,为什么?因为他们的街景和建筑物的样式几乎保持着百年不变,即使哪个祖先复活,都能顺利地找到自己的家,连自家房子的名称和建筑年月(如18XX年)的字样还都保留着。在这样的景物面前你不能不感到温暖,不能不生出无限的爱心。这样的传统是需要一代接一代的人不断培养的,本身就成了一种精神遗产,那是爱的遗产。

如果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小城镇都从自己身 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树立起保护我们的根的意识和爱心,整个国家的遗产保护就应该顺理成章了。这样讲似乎有点很理想主义,但是这是必须的,绝不是靠什么文件和命令就能代替的,因为保护遗产是要靠人来做的,人如果不会心痛,就无法面对破坏动容。

至于我们无形的精神遗产那更需要每个人用心去维护。如果端午节演变成了纯粹的商业的“粽子节”,春节成了“放大假”,那这种遗产就比没有还坏。对待无形的文化遗产,我们似乎更应该有一种宗教的虔诚,而不是把祖先留下的灵魂的遗产仅仅给当成“商机”。否则今年出现成吨的“脏粽子”,明年又会出现过期月饼和元宵馅。在商业大潮滚滚席卷一切的时候,我们真应该好好考虑一下我们的文化遗产与拯救我们心灵的关系了,不能再用功利的心态去糟蹋这些遗产,否则最终受到糟蹋的只能是我们的心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