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大一棵树

(2006-01-04 20:24:55)
分类: 俺的随笔
 

                        好大一棵树请输入需要跟踪的文字http://www.hongniba.com.cn/bookclub/bookinfo.jsp?bookid=20001599&module=age

黑马

 

作为劳伦斯译者,我几乎没有时间顾及翻译其他的书。可我却例外地潜心翻译了《长满书的大树 安徒生奖获奖作家与儿童的对话》,是出自特殊的机缘和感情,是儿童文学对我的特别恩赐,也是我对这个恩赐的回报。

话说1985年,我刚刚研究生毕业进入中国青年出版社做翻译和编辑,就奉命参加在西澳大利亚佩斯召开的一个青少年文学会议,用英语做了一场题为《中国的青年文学》演讲。那个会议是国际青少年读物理事会(IBBY)举办的。尽管这个理事会关注的主要是儿童文学,但他们当初没有拒绝我所讲的中国的“知青文学”,认为那也是该理事会所关心的young adult 文学(即半成年人文学)。现在的正式译名是国际青少年读物联盟。

1986年严文井和陈伯吹两位文学大家同赴东京开第二十届IBBY大会,中国从此加入了这个组织。是为加入IBBY做准备时,我们才知道还有个国际儿童图书节。整整比国际社会晚了20年。

从1967年开始,每年安徒生生日的4月2日,也是在意大利的波伦亚市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国际儿童书展开幕的日子。参加书展的各国作家和书商、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欢聚一堂,一边进行图书交易,一边庆祝儿童图书节。每二年一次的安徒生文学奖评选结果也在这一天正式向新闻界宣布。一位幸运的作家和画家成为大奖得主,他们的名字和作品就在这一天传遍全世界。可见4月2日这一天有多么重要。

   为庆祝这个图书节,每年由一个IBBY会员国作发起和主办国,印刷精美的宣传品(一般是一张大幅的海报和一册由两种以上文字印成的图书节献辞),通过IBBY向全世界发行,广为张贴和宣传。主办国还可以举行庆祝活动。每一年图书节有一个主题,由主办国决定,并以这个主题为题目,由主办国一位著名作家写一篇献辞。往往这篇献辞本身就是一篇优美的寓言和童话故事,有永久的保留价值。

因为与IBBY的接触,我有了机会去德国慕尼黑,在那里的国际青少年图书馆开会并做访问学者,研究外国儿童文学。我发现这些献辞一般都是用英、法、德、俄、西班牙和意大利文同时出版。没有中文。为此我感到心里十分难受。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翻译出来,在《未来》杂志和《儿童文学》上发表。随后湖南少儿出版社决定把历年的图书节献辞和安徒生文学奖得主受奖演说辞合集出版,并邀请了能干的画家做漂亮的插图和装帧。那本书是女作家汤素兰的创意。

12年一轮荏苒,又一个金灿灿的鸡年来临,我从青年进入了中年,快忘记这本书了。这时湖南的北邻湖北少儿出版社命我将这一轮岁月里新的图书节献词和安徒生奖得主的受奖演说翻译出来,出一个增补版。这个创意是诗人和作家徐鲁提出的,他还身体力行当责编。12年,这棵长满书的大树从橘子洲头移植到芳草萋萋的鹦鹉洲,它更高大魁伟了。不仅如此,湖北的出版家还有一个大手笔,决定不惜成本,把历年的图书节招贴画以彩色印出,让中国读者在领会文坛大家琼思玉想的同时,也领略各国艺术大师的丹青风采。图文并茂,交相辉映。

重新整理这些旧译和增加新的译文时,我突然意识到,有些作者在我十几年前翻译他们的作品时还健在,而现在他们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我要感谢他们,他们的文字给了当时在文学的路上蹒跚学步的我多少灵感!特别是他们关于童年的张力与创作之间关系的论述,坚定了我对自己童年经验的反刍和精神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写作小说的信念。不惑之年重读,又似乎重新上了一课,有了新的体会,便适当地调整了部分译文的表述,使译文的意思更接近原作,聊作我向大师们学习的一次回报。

(《长满书的大树》,黑马译,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9月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