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是假期越是没时间做面包,倒是跑面包房非常起劲来着。掰着指头算一算,假期前夜接小咪回家,去了85°C买了焦糖玛奇朵跟蛋糕当点心。假期第二天去世博轧闹猛,背了块北海道土司去排队,假期第三天小咪回学校,又去面包房。有个小朋友爱上北海道土司又背了块去做早餐。假期结束,整理冰箱,扔掉第一天买的泡芙两个。这么想想,要是真全自己动手,估计整个假期全在厨房里跟烤箱耗着了。那还是去外面捧个场,顺带偷个师好了。
佛卡恰是假期前做的,因为轮换假期,有人打球的规律打乱,窝在家里难免要跑来关心厨房里的我。看我往面团里加了不止一次的橄榄油,有人就纳闷了:你做什么啊?再看我揉了点干葱末进去,有人恍然:你做葱油饼啊?NO~NO~,干葱末是我自创的,我正好晒着的我就加了~有人讪笑:那就是山寨了咯!也许,可能,应该,算是有点山寨了,就因为这一点点香葱末?我被自己的随便搞得有点欠缺底气了。

自从上次把家里多余的细葱切碎在阳光下晒干揉进面团之后,我就爱上了这股独特的葱香。所以每次家里有剩余的小葱,我都会如法炮制,晒干后装在保鲜袋里收进冰箱,做咸包的时候顺便可以提个香味。这个佛卡恰其实并不缺少香味,本身在面团表面洒上的香料就有好几种,当然加上乡土风的葱末,就混搭起来了。

【佛卡恰】
材料:高粉300克、细砂糖10克、盐1/2克、干酵母4克、水170克、橄榄油10克
表层馅料:橄榄油1大匙、大蒜切片3粒、盐及黑胡椒、迷迭香若干
做法:
1、将材料除橄榄油外先混合,揉成团后即加入橄榄油,一起揉至光滑,不用至薄膜状态;
2、盖上保鲜膜,进行一次发酵,约60分钟;
3、取出分割成两份,滚圆,松弛15分钟;
4、将面团擀成圆形,在表面用剪刀剪成细小的口子,并刷上橄榄油。为了表面烘焙时不硬,多刷上点油;
5、将蒜粒切成薄片,插在小口子上,并洒上盐、黑胡椒及迷迭香进烤箱进行最后发酵;
6、预热180度,25分钟。

会选择做佛卡恰,完全是因为在超市买了袋意大利香料。记得上次买了同样的一包,居然白白的过期就扔掉了。依然不死心,看到了还想买,当然立马用一下,免得重蹈覆辙了。

面包出炉,有人空着,自然试吃。当然评论的腔调依然雷同的是:不喜欢外面有点脆有点硬的外皮,喜欢全部软的面包,这是亘古不变的,只要不是软包包的时候。再就是,不够咸。这个我承认,撒盐的时候很小气的。再其他的,就是下次不要香味葱油饼还是做软面包吧。呵呵~~

给佛卡恰的喃喃自语:意大利香料的包装袋上,好像写着一句如同阳光下的好心情之类的广告。不知道这些香料都是生长在什么地方,收获的季节,肯定连空气中飘散的全都是这种味道的。那么好心情,也是随处飘散着的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