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1/ent/r/i/2011-01-27/U2190P28T3D3220220F326DT20110127113706.jpg
也许你也已经发现正在上映、即将上映或正在热拍的大电影中有不少
“似曾相识”的旧人——《武林外传》、《将爱》、《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它们都是流行电视剧诞下的电影蛋,虽然有的是趁热打铁、有的则是去日已久。
这种跨界既合商业逻辑也符传播规律:一剧风行,观众无数,电影一立项似乎便潜伏着可观的观众群体;发行方还省了不少宣传费用,且依然不失口口相传的话题。但几十年来,流行剧时时有,因此而生的电影版则并未成气候,达到电视剧版高度的更是接近于无,原因何在?电视剧和电影,虽是兄弟,也是同父异母,长相也许接近,但脾性却存有较大差异。电影化的过程牵扯到从剧本到调度再至剪辑的各种技术环节,绝不是把摄像机换成摄影机那么简单。
《武林外传》从情景喜剧变身大银幕作品,便是一个瑕瑜互见的例子。影片编导不再像电视剧那样过分依赖室内戏和台词,而是加重了“武侠”的成分,这些动作戏让影片的节奏显得时疾时舒。看电视时你甚至可以只听不看,但坐在影院里没法移动,如果全靠嘴上功夫,估计你的眼睛会抗议。但悖谬的是,《武林外传》电视剧版的最大成就就是奉献了大量的经典台词,它们长时间地被广泛传播,成为口头禅和流行词。电影版中武戏比重的提升,相形削弱了这方面的优势,虽然也偶有闪光(比如午马突如其来的粤语台词)。
影片很与时俱进地把“买房难”设置为一个核心
“话题”,通过对这一社会热点问题的戏谑调侃,制造了笑点,抓住了大众的集体无意识,还达到了电影让某些现实生活中无法排遣的负面情绪有一个想象性消解的基本功能。但这个话题并未成为影片“叙事”的核心,因为严格来说,它没有结构起全片的框架,也未以此推进故事发展。因此,影片还是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小品化和分段感,不够有机统一。
其实,这种翻拍电视剧的做法也是重视题材资源、提升商业价值的一种有益尝试,近邻日本就有很成体系与规模的剧场版制作和市场;但决定影片品质的关键还在于转化过程中的电影化策略是否合理、到位,而这又绝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