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剑雨》:江湖如何退出

(2010-10-09 09:15:09)
标签:

剑雨

苏照彬

杂谈

http://s15/middle/4732e066h9b1e98bc32ee&690

 

《剑雨》早先之片名有四个字——剑雨江湖。“江湖”二字早已成为华语武侠片的另一重指称。退隐江湖、重出江湖——只要有江湖存在,便少不了魔之踪迹、侠之身影。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你如何退出”。苏照彬的《剑雨》却恰恰是一部关于“江湖如何退出”的武侠片,片名从《剑雨江湖》更为《剑雨》这一“去江湖化”许是偶然,倒也暗合此意。

 

《剑雨》中元素之平衡、风格之调和,实为近年武侠片中少见。影片有两条主线,一为围绕江湖中人觊觎的达摩遗体的夺抢,二为张人风/江阿生(郑雨盛)和细雨/曾静(杨紫琼)的爱情。

 

夺宝戏肩承动作与惊悚成分,我不清楚苏照彬是否曾琢磨过希区柯克的手段,但本片中的达摩遗体正是希区柯克诸多影片(如《西北偏北》)中惯用的“麦格芬”(MacGuffin,意为并不存在的东西,它表示一个话题或简单的情节和意念,是悬疑片中角色们拼命追逐,可观众却可以毫不关心的东西)——达摩遗体作为“麦格芬”在影片中看似居于叙事要害,但影片真正想言说的绝非此物,而是爱情和生活。

 

影片中使用的“隐姓埋名为报父仇”和“从仇家渐变为亲家”这些桥段委实稀松平常,但是好在编剧出身的苏照彬楞是让使影片细节处细腻而风趣。如借江阿生和细雨“躲雨”一幕,雨下雨停,须臾片刻,配上江阿生和店小二的几句调侃老天爷,已把男女之情写得如雨之淋漓,饶是比许秦豪的《好雨时节》更配用此名。片中两人间的话语不煽情、不过火,绝非强挠之幽默,而是以幽默之冷显人情之暖。

 

置本片于华语武侠片谱系之内,路数既非徐克之奇诡也非张艺谋之虚渺。同为台湾导演,苏照彬此片于血脉、气质上承袭自胡金铨影片与李安的《卧虎藏龙》,打戏不恣肆不狂暴,动静快慢得当,重在“写意”;但在情感、生活的勾描上却又相当“写实”,很具生活质感和市井气息。这种看似互斥的特性被苏生很好地粘合在了一起。而这种生活之写实,不单是美学风格上的追求,更是从题旨上皈依作者诉求——从来都说“侠之大者”,这次却是“小写的侠、大写的人”。若有一个爱己之人、有一份安隐生活,宝物、江湖地位与我何用?影片终了,身负重伤的细雨并未像大多数武侠片中那般“从黑到白、完成自我救赎后依然难免一死”,而是被江阿生怀抱而去,此笔更是影片作者对这一生活价值观的肯定。其实此种情意结在成龙的《大兵小将》中亦有表达,只不过这次更彻底地将“家国”概念舍弃,就是一段渴望普通的故事。

 

人说《剑雨》像是《变脸》和《史密斯夫妇》的综合体,但这只是表层叙事满足商业观赏性的一些类型元素,其实更应看到影片深层的内核,就是以一个江湖故事阐释“去江湖化”的主旨。透着胡金铨式的空灵与禅意,一场“细雨”之后,戾气净洗、江湖澄澈。

 

影片先前曾有争议,吴宇森作品、苏照彬电影,究竟“作者”为谁?其实你若留意影片文本细部,吴宇森的总导演之名,确然是出于投资方出于票房更有保证的商业考量,因为从艺术层面上来说,这实在是一部与吴氏作品相去甚远、甚至在精神气质上背道而驰之作。吴宇森的英雄片,重在兄弟情深、豪气干云,而本片却是女性视角、细腻见长。《英雄本色》中小马的那句“我等这机会等了三年,只是要证明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夺回来”和《剑雨》中放下手中剑、回家去种田的江湖儿女实在相去甚远。

 

影片内已不是那个吁请英雄的时代;影片外也隐约可见新老导演之间的代际更迭。苏照彬先前的编/导作品《运转手之恋》、《爱情灵药》虽非大制作,但口碑不俗,此次更得以此片正名,下一部戏没有吴宇森扶持或挂名,制片方和观众也应当报之以更多的信任与期许。

 

 叶航,南方都市报

http://attach.hunantv.com/uploads/images/cms_img/200912/07/96/17602295364958771760.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