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假装正经 |
《钢琴课》,说影像上的女性主义,几乎没有不提到这部片子的。
不过也是难免,从作者的性别,到主角的设置(艾达是无言的哑女,这是对男权主义话语的一种抵制与反抗,高潮阶段的抛琴——因为琴只是自我自主感情的一种象征,有了情,还要琴干什么?——以及从海洋深处到浮出海面这一“重生”的隐喻,都是为了主题服务的)。
不过这部片子,在电影的其他各个环节上,也几乎是臻于完美的。
构图,说一个,艾达丈夫知道了艾达爱的是柏后,斜构图,倾斜感,人物处于左上边缘地位,相当说明他此时的心情和地位。
布光,虚实结合,逆光造型渲情。还有散射光,让人物的头顶有种神圣的光晕感。
表演,艾达和她女儿的表演,那绝对是示范级的,戛纳影后是实质名归的。
音乐,OST似乎是很多人的心头好吧?
道具,细节,很细,估计是因为编导是女性吧。比如艾达丈夫看到艾达和柏亲热时,那只啃他手指的狗,还有几个键盘的特写,跳动地似精灵,那么具有生活的律动和力度。
高潮的营造非常到位,不牵强而且气势汹汹。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我甚至怀疑简以后估计很难超越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