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杀破狼》打60分,那么《如果爱》也就是65分,充其量也就是70分。
取巧的结构(剧中剧),眩目的手法(歌舞),如果最后不能化为电影主题的拐杖和人物性格的基石,那也是买珠还椟,徒然无功的。
不能否认陈可辛为这部电影下了不少的功夫,但是歌舞剧,就算咱们能接受,能领会它的妙处(事实上,《芝加哥》也只能是美国好赖坞的产物),但是就本片而言,它不单没有有机地和现实部分相衔接,还分散了现实部分的表情作用,一种强烈的间离感一直萦绕了我一个半小时。就两两块很不协调的步生生做成一件衣服。看这部电影时,我脑子里走神次数最多的,居然是,一年前的12月,我在黄龙看的《雪狼湖》……
爱与名,回忆与忘却,现实与理想,坚持与退化……纠葛在一起。说男女之情,其实也是说对电影的感情,借前者说后者(张学友大致可作陈本人或者香港导演群体的化身)。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你离开我去远空翱翔……天空中虽然飘着雨,我依然等待你的归期。
爱与痛,导演最想说的几句话都在齐秦的这首歌里了。
但“什么是爱,如何去爱”,电影甚至都还没这几句歌词来的简练精准。
惟一给了我一点兴奋与意外的是,金与周一起回到北京,第二天,周醒来,金已走……不过几分钟后,金达到机场,突然往回赶,我又陷入了失望……
为什么会是穷摇阿姨那样的去结构一个“爱”字,为什么电影会显得如此“乱花遮眼”,为什么就没有一部像《八月照相馆》那样干净而纯粹的爱情片呢?
看到最后,留下来的居然是,周讯的眼睛,金城武的衣服和张学友的歌声

2
从电影院回到家,心情郁闷。年底想看的几部片,已经报销掉一部了。
网上和一个朋友聊了几句。他说我要求太高,不能站在影评人的角度去苛求。其实不是。我的要求并不高,甭说什么技术突破,概念创新,我只要它能打动我的内心,哪怕只有一次,我就会说,一个半小时没白费,这要求高吗?
如果说,看个热闹,那是标准,那我干吗不去动物园看猴子?
3
还好,心情很快就恢复了。
因为一部叫作《黑白战场》的电影,香港胖子王晶的。编且导。
说实话,我在看的过程里,一直在猜最后会是什么结局,谁是一直隐身的NO1。遗憾的是,我没做到(很多片子,我都知道下一步会是什么,不能说电影失败,也要说电影编的太平常)。
但是这部片子,屡屡有意外处处见机心。我只能说:佩服。
我猜一次,结果不是,我再猜一次,又错。
如果把观影比作是参加开心词典,王晶就像那个考官王小丫,看到俺一次次被题难倒,看着俺落入她事先安排好的陷阱时的窘样,得意地会偷笑。
一个黑帮老大的处心积虑,一个接班计谋的层层实施,一个真相的逐渐浮现。两个字:巧妙。而且还不显突兀与生硬。虽然小BUG也有,但是别吹毛求疵。
这里面也有爱情,两个女人,分别是父与子的爱人。着墨不多,但是居然比《如果爱》要说的真,两个女人的性格特征也比周迅鲜明的多。哎。
最后的结局也来个“振聋发聩”的意外,虽然有点主题先行,可我也觉得无伤大雅。
一句话,没看过的朋友,大可一看,至少不会浪费一个半小时。所以俺也就不具体多说,剧情上的巧妙之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