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选自《北方新报》
把杂志的清样送到印刷厂那天正值周末,又逢下班高峰。2路车上挤满了人。靠车门的位置站了几位中年妇女,她们手里拎着菜,大声地聊着各自的丈夫和孩子。再往里站了几个穿校服的学生,女生大都听着MP3,几个男生在聊着他们昨天玩过的网络游戏。公交车上看起来嘈杂,其实每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在喧嚣中寻找着安静。
公交车行驶到内蒙古医院附近时上来一位大娘,看样子她的腿脚有一些不灵便了,在公交车还没有开动的时候她就开始摇晃,如风中的一根草。“您坐这儿吧!”一位身着校服的男生站了起来。那位大娘并不说话,一摇一晃坐到了那里。坐定后她笑了,笑得有些孩子气。这时候司机在喊:“刚上来的那位大娘,您还没投币吧?”她却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车水马龙,并没有要起身的意思。
又是那个学生!他麻利地陶出一元的钢蹦投了进去。司机不再做声,目视前方开着他的车。这时候那位大娘操着浓重的本地方言开始问坐在她前面的人:“小伙子,胸科医院是坐这趟车吗?”小伙子认真地点了点头。大娘又像个刚进城的孩子,默默地坐在那里看着窗外的一切。过了几站地我正准备下车,那位大娘坐不住了,她说:“小伙子,胸科医院是不是已经过了?怎么车上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家那口子在医院呢,孩子们不让出来,我偷着跑出来的。”说完她又笑。这样的一幕发生了好几次,每到一站大娘就不会不停地问周围的人同样的话。说话声小了大娘就问个不停。后来她又感觉出了什么,说:“我耳背,你说话大声点,声音小了我就听不见。”车上的人都笑了,笑声里没有一点要嘲笑的意思,相反,觉得这个孩子气非常浓的老人可爱至极。
站在公交车中间的一位女士走了过来,凑近大娘的耳朵说:“大娘,您就跟我下车吧,我正好在胸科医院下车。”大娘这下可高兴了,让那女士站在她旁边不许她离开。公交车走了半个小时到了胸科医院,那位女士告诉大娘要下车了。大娘下车时不忘再把座还给那个学生,跟着那位女士下了车。
车上有人开始议论:“你说那大娘是真耳背还是假耳背?是不是为了省下那一元的车费?”可他的话并没有人响应,很快被公交车的喧嚣淹没了。
怎么会呢?平时冷漠的人们在下班高峰的公交车上演了一处温暖、和谐的小品啊。可惜的是那位大娘耳朵背,她听不见整个公交车上关心她的所有言语。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公交车上的所有人都不怀疑这一切,除了刚才的那位男子。有一种声音它自始至终都会让人倍感温暖,而有一种声音微微的,却很刺耳。尤其是在一度温暖刚刚谢幕后。
加载中,请稍候......